□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石志莹
谁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天凌晨5点开始,在辉县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辉县市雷锋爱心团队),一群“红马甲”盛饭、端菜,连喊带拉热情地招呼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上门来喝免费的爱心粥。
“作为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车,吃不上热乎饭都是常事。我打心眼儿里知道一个能‘歇歇脚’的‘家’和一碗热乎乎的可口饭菜有多重要,所以就跟朋友开了爱心粥屋。”辉县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队长杨志刚说。
杨志刚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在2015年8月初,他发动几十名货车司机组建了雷锋爱心团队,走上了公益之路。免费爱心粥活动,是从2016年1月份开始的,最初,只在重要节日和每月1日到辉县市区10个送粥点,为环卫工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上免费爱心粥。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12月,该团队成立了爱心粥屋,这碗爱心粥一熬就是7年。
这个“王大湿”不简单
“只有用心,才能把爱心粥熬出家的味道。”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几名志愿者便披星戴月来到位于圪栏桥畔的爱心粥屋,亮起灯、穿上红马甲,蒸上馒头、炒菜熬粥,只为了能让上百号人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饭。
做菜不仅仅是手艺活,更是体力活。走进爱心粥屋的后厨,志愿者王贵挥舞锅铲,翻动着锅里的醋熘土豆丝,满满的一大锅菜,翻炒两下十分吃力,王贵的衣服也早已经被汗水浸湿,朋友们戏称他为“王大湿”。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这7年时间里,他每天花心思研究,变着花样儿为大家做营养又美味的饭菜,也正是因为团队里有许许多多像“王大湿”一样坚持数年如一日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撑起了这家小小的爱心粥屋。
谁说没有免费的“午餐”
“吃了没,大娘?一会儿来吃饭啊,饭马上就做好了。”
“大爷,今天这饭菜合您胃口不?”
“可中,这碗粥暖到心坎儿里了。”听着大家的肯定,带着全家做志愿者的贾建红、贾红梅姊妹俩会心地笑了。是的,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这里的免费爱心早餐味道特别好,环卫工人就餐也方便,因为凌晨三四点要起来清扫街道,所以以前都是从家里带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饭,但是扫完地以后饭就凉了,为了省事将就一下就算吃早饭了。自从有了爱心粥屋,现在每天不仅能吃上现成的热乎饭,扫完地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了。”环卫工人薛保平开心地说。
每天凌晨5点以后,店里就会陆陆续续有环卫工人来就餐了,他们围着桌子坐下,一边吃着志愿者端上的热粥和菜,一边话家常,甭提有多高兴了。“人们都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这里,不仅有香甜的馒头、不重样的炒菜,而且还都是免费的,感谢辉县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待我们如亲人一样,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盛饭处还放着一大桶咸菜,大家每次夹咸菜的量都很少,不时有人重新起来夹咸菜。“夹多了吃不完,我们要对得起人家的爱心,不能浪费。”李大爷说。
不到早上7点,赵大娘吃完了早餐,来到水管旁冲洗碗筷。“人家每天这么早起来给我们准备早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吃饱饭就走人,咱得对得起人家这顿饭。再说了,收拾碗筷就是随手的事,不能再让人家给咱刷碗。”
一碗爱心粥让温暖相传
“捐30元、50元虽然不多,但也算是大家对杨志刚的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感恩。”当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们得知杨志刚只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自掏腰包为大家提供免费爱心粥时,他们都非常感动,自发捐款捐物。
做一次慈善容易,但坚持7年却非易事儿。这7年里,爱心粥团队为孤寡老人、流浪汉、环卫工人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爱心粥,更是一个可以歇歇脚、吃热乎饭的“家”。也正是这份爱,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为传递一份温暖,齐心协力地守护这个“家”。
去年辉县市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时,辉县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了出一份力,爱心粥屋昼夜不停接力做饭,为一线救援队队员、环卫工人等送去了热粥热菜近万人次,并一度成为爱心人士捐赠物资的协调中转站。
杨志刚常说:“其实我也没做啥惊天动地的大事,7年多来,我只是做了一碗粥。”
多年来,辉县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先后开展了免费爱心粥、精准扶贫、慰问残疾人、资助困难学生、走进敬老院、爱心助考、大病救助、慰问老兵等公益活动。
截至目前,受益人数达138189人次,参加爱心活动的队员25384人次,送出爱心粥252218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杨志刚这样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凡人善举,让辉县市更有温度,唱响了辉县市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