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宋会杰)有山,有水,有树林;研学,露营,烤小串……11月4日,寻访宜阳县高村镇王莽村,穿行在豫西民居、千亩梅林、峡谷溪流之间,时光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乡愁的韵味、自然的清爽扑面而来。
王莽村,其名源于“王莽撵刘秀”的历史典故。这些年,乡亲们搬进新村之后,老村逐渐荒废。随着乡村运营风生水起,镇里引来了运营商,把废弃的农家院、土窑洞改造成乡村民宿和研学基地,把荒芜的沟谷梅林打造成拓展训练和露营基地,快速实现乡村蝶变,不仅留住了浓浓乡愁,更盘活了乡村经济。
无独有偶。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历史上曾叫“文曲村”,以石桥、古树、老井、老宅名扬乡里,出了不少文化名人。抗战时期,河南大学还曾在此流亡办学。过去,当地在古村落保护修复、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去年,大王庙村被研学导师石彩芳一眼相中,“棋局”才顺势走活。如今,农事研学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红色研学以红色剧本杀的形式盘活了河大潭头办学纪念馆、乡愁民俗馆等资源,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分红,集体收入也打着滚儿往上翻。
王莽村和大王庙村是洛阳市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的样板。
当下,随着运营理念的植入,汝阳“红薯小镇”、洛宁“竹梦小镇”、嵩县“白云小镇”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实施乡村建设、乡村运营项目918个,投资规模95.3亿元,全市乡村运营人才库入库运营人才1373人,入库运营商230家,联宿文旅、德胜文旅、杭州趣村游等头部企业进驻,洛阳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