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湾的诗意与深情从《成语里的河南》看中原文化小时洛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16

王来湾的诗意与深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曲令敏

       王来湾是郏县堂街镇的一个行政村,依 山傍水,新楼瓦舍,竹映树掩,百鸟来栖,更 兼质朴暖人的乡情和风味独具的美食,如今 已成为众多摄影家和观光客的旅行打卡地。

       偶然走近,那村、那人、那事,云影一样 落在心头儿。

       百草园

       百草园是筎园管理者和来访者的菜园 子。一道山岭,上下辟为三阶,如同三卷 书。高树、浅花、低草、菜畦,野生的、人种 的,数百样草木编排其中,别样的文字,灵动 丰盈。阳光温暖,半片明月挂在杨树梢,与 明艳的太阳对望。风声来去,人在其间,松 爽、空明。

       最下面是果园和菜园,更兼花园。

       石榴、苹果、桃、杏、李,还有柿子和无花 果。棠梨花谢了,红果挤疙瘩成串。金黄的 柿子压弯了枝,桂花已开过,柔条大叶的桑 树清莹莹把心思引向时光深处……

       我喜欢丝瓜、瓠瓜和葡萄,它们与开花 正艳的凌霄相映,浪漫又朴实。竟然还有云 南白药,枝头花,一两朵,果实像长肥的秋 葵。脚下的草路,镶着蜿蜒不已的鲜花,红 红黄黄,笑眼如眸。蒲公英一路相随,竟然 长到瓦盆大!

       佛家有衣钵,乞食于万众。衣与钵,穿 和吃,原本就是人生大事。百草园里亲到骨 子里的,是菜蔬。韭菜、香菜、白菜,葱、紫 苏、白莲、木耳菜,还有甘蔗,还有鱼……

       中间一层迭起,野树野藤从土崖上垂下 来,各色花和果树之间有一溜玉米篓,金色 的玉米棒子,收拢着满园秋光。花脸长耳的 母山羊咩咩呼唤着它的孩子,小羊羔怕晒, 躲进圈舍,千呼万唤不出来。与羊舍相邻, 还有黑猪、鸡和鹅……这是百草园生态循环 中的一环。

       最上面是药草,离杨树梢上欲融未融的 半片月很近。人没上去,风把茵陈的香味吹 下来,浓浓的都是童年和老家的味道。

       园主人告诉我,祁建华出生的窑洞就在 园门西侧,掩藏在绿树长藤下。这一园子繁 茂的草木,都是祁建华生命的转换吧?

       祁建华

       祁建华是王来湾清香远扬的人物,是这 片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来的人类生命的人 参果,千百年一遇。

       能成圣贤,自有他的清佳处。有句话, 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还有 一句话“虽千万人我往亦!”只是,这两种境 界大都是教化的结果,这两种人都怀有清醒 的悲壮,咬牙坚持用力。祁建华,这个贫民 的子弟,他自带柔韧,就像稻麦要结果,就像 汝河水千回百转东流去。这是一种源自生 命本初的情和痴。生而为黄土大路上的草, 哪怕被踩进马蹄印里,也要开出自己的花, 结出自己的果。

       祁建华让我想到五四诗人徐玉诺,活着 的时候,背着箩头拾粪,卑微得如同草虫,被 人讥讽为“神经病”。如今人已逝,他们光华 四射的传奇却惊艳了历史和众乡邻。

       祁建华出生的村落叫王来湾。一位名 叫王来的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此居住 而得名。王来湾原本是一个山村,北汝河转 头向北,绕行阴山下,一年又一年,滔滔水浪 舔着村庄的脚跟。打从祁建华出生那年起, 河水开始向西滚,淤出村下数百亩一湾好 地,从此五谷兴旺,百鸟来朝。

       这是祁建华的气息在人们心里生成的 新的神话。

       神话是迟来的拥戴。在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大练兵中,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让一个不识字的 人在 30 天内熟练读写和使用 3000 多个汉 字。他的“速成识字法”曾帮助 5000 多万 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普世的价值、惠民的 伟业,不是神话是什么?祁建华以“中国现 代著名文字研究专家”“文化教育学者”的 身份,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史册。

       祁建华和他的“速成识字法”载入了 《世界名人大词典》。

       祁建华纪念馆

       出百草园向东上一个坡,是 落 成 于 2021年 10月的祁建华纪念馆。

       这是王来湾一个名叫王谦的后生投资 百万元建成的。

       人与人相见相知,用的是心灵之眼。光阴如水,人就是无名的河砾,冲来撞去挤 拥在河床里。大多时候,如同一锅熬成粥 的米,熙熙攘攘,为利来,为钱往,对面相逢 不相识。只有从眼睫毛下的鼻尖上抬起头 来,才能看见山河,看见同样抬头望天光的 同类。这样的人得气于天地造化,他们的 生命是不断成长、不会枯朽的。纵然命若 舜花,也要像小麦一样活着,像大杨树一样 活着,一辈子生机勃勃,最终因结籽饱满, 让短暂的生命有了意义。

       我与王谦初相识,尚不敢把他定位到 这样的高度。但我知道,他是清流,他是气 场与历史与山川相通的人。

       下海创业,几起几落,终成事。值得庆 幸的是,他和祁建华出生在同一片山水 间。祁建华在白象山上拾过柴、开过荒,他 也在白象山上割过草、采过槐花、扒过蝎 子。少年仰慕的眼光对上了智者的星眸, 有种令人神往的交流和相通。

       为了那一缕魂牵梦绕的仰慕,王谦和 祁建华的女儿一起,悉心搜集祁建华尚在 的遗迹遗物,把他 80 多年的人生踪迹拓印 下来,存放在拙朴如祁老生时的纪念馆 里。古色古香的黛瓦白墙、竹树院落,室内 室外、壁上案头,都是祁建华曾手泽心润的 物品,珍贵的旧照片、教科书、作业本、往来 信件,默默地讲述他的传奇人生。

       纪念馆落成后,80多岁的老人来了、20 多岁的青年人来了,他们从广州来、从北京 来、从全国各地来,只为对祁建华发自内心 的感恩和敬仰。来得更多的是阡陌相连的 邻县人,他们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或是让子 孙辈开着农用车,数十上百里,为了曾经被 滋养的心灵,连结起传承的绵绵青藤……

      白象山

       这座海拔不足 200 米的山,地处汝河 右岸,得名阴山。传说楚庄王的女儿妙颜 大皇姑,曾骑白象来这里修行,又名白象 山。

       祁建华小时候在山上放羊、割草、砍 柴,长大后又在半坡的山洞里精心研读 11 天,背熟一本旧字典,悟出了独树一帜的 “速成识字法”。被错划“右派”后,他在山 上挖土洞独居,挥镢刨石、开荒种地。清清 凉凉的星光,慰藉过他的孤苦吧?雨过天 晴的日子,放眼四外田川村落,也曾拓展过 他的心域吧?俯仰天地,呼吸草木,成就了 一个柔韧而美丽的灵魂。

       怀着朝圣的心,一路上行,扑面相迎的,是 山石草木的气息。家常的榆、杨,熟识的荆、 棘,黄果的柿子,红珠果的山葡萄,还有核桃和 大枣,还有不知名的藤花,默默摇风的白草和 茅草。祁建华的归息地,就这样被众多生灵捧 护着,寂寂在山腰。朴朴素素一抔土,墓碑上 只有五个字:祁建华之墓。

       站在白象山山顶,看北汝河北去又南来, 一个几字大湾,圈起 13 个村庄,楼台村镇,五 彩斑斓的田园涌向天际。山脚下隐隐一痕,人 称马岭,朋友说,这里曾是往来货船停泊的码 头。北汝河还是汝海的年代,从马岭向北数十 里到大留山,曾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劈开 龙门口,水国变成了桑田。

       转眼曹操又来养马屯兵,留下摩陂、回军 庙。

       眼见他拆庙建学,眼见他小高楼替换了土 坯房、拉力桥取代了古渡船。机械耕作让犁耙 锄头变成了文物,再一眨眼,手机上点几下,人 在地球那一边,就轻松改变了作物的密度和土 地的湿度……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抓 起这个几字形河湾抖一抖,会掉落多少人烟故 事、神话传说、文化瑰宝?崆峒山,钧天台、风 穴寺、三苏园,张良、刘秀、诸葛亮,李白、杜甫、 刘希夷……

       “汝水无浊浪,汝山饶奇石。大贤在此居, 佳士来如鲫。”

       祁建华和祁建华的传承者,正为这条文化 长链添加着一段又一段璀璨迷人的故事。

       筎园

       过去不久的中秋节,来自北京、南阳、洛阳 和平顶山的数十名诗人、文友,在祁建华纪念 馆近旁的筎园聚会。与空明的月光竹影同坐, 品鉴森子的诗歌。

       竹林隔开了尘嚣,美酒洗净了尘心,琴语 切切,唤起来自《诗三百》的雅韵,鸟虫唧唧,氤 氲着如梦的浪漫,一粒粒人,笑语宴宴,把酒言 诗,忘记了今夕何夕……

       火焰的舞蹈起自焦黑的木炭,这一片升腾 的诗意,少不了灯光、碗盏、台桌和台布,美酒、 瓜果、冷餐、热汤,这温情的支撑,让我记住了 诗会的组织者王谦。

       他说:“站在田间,鸟儿打着胡哨从头顶飞 过,感觉天空并不是高不可测,神灵就在不远 处跟你挤眼做鬼脸。”

       他说:“岁月在精神层面的慰藉才是真正 的奢华。”

       我的理解:岁月的精神是情与思、诗与美, 也包括它们的块根——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回 味中的苦难吧。

       因为对诗与美与桑梓之地的热爱,这些年, 王谦把心中的诗与画立体在了这片土地上。

       王谦专业学的是绘画,却酷爱诗。他创办 公司、建学校。心心念念的是“流淌的文化” “凝固的音乐”。有了收益,回乡创业,流转 800亩土地,建起这个筎园……

       竹尾扫云,天籁潇潇,筎园的竹子已有 40 多种。全国有 500 多种竹子,王谦打算把适生 的品类种全,成就一处竹文化博览园……

       王谦说:“你看水边的马和羊,羊的样子多 善良!”

       靠近汝河种的100多亩竹子被水淹了,又栽了柳树。沙土湿地,长草浅草长得旺,成群的 鸟盘旋,越发显得天蓝得深。白鹭戏水,拨乱了 云影,野鸭打出成串的水漂,被脚步惊起的长尾 巴雉鸡,扑棱棱飞起来,成双成对……

       孩子们会来的,有闲心有诗心的人也会来 的。《诗经》不远,就在这凡常的民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