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乡亲们办好事办实事的贴心人潢川再获中国茶业百强县洛宁县打通信访“中梗阻”洛阳“东方红”子夜驰援巩义大美淇河幸福河湖驻村更助村微细节彰显大变化漯河市实验小学王丽涛“外来”媳妇巧种红薯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8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2-05

王丽涛“外来”媳妇巧种红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许金安狄彤高月

2000年与丈夫相识;2010年尝试发展红薯育苗,从1000斤种子起家,发展到150亩育苗基地、500余亩种植基地,为100多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红薯苗远销10余个省,带动5万余户种植户。

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女汉子”“红薯王”的“外来”媳妇,新安县五头镇朝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丽涛,一个将红薯变成大产业的人。

起步千斤红薯开启致富梦想

43岁的王丽涛老家在禹州市,2000年与新安县五头镇马荆扒村的张国强相识于洛阳,结婚后他们有过几年外出打工经历。

2010年春天,王丽涛随丈夫回五头镇马荆扒村栽种红薯时,了解到群众大部分都是零星种植,在集市上买红薯苗,质量难以保障。“老家是红薯大县,能不能引进?”王丽涛动了心。

2011年春,王丽涛用面包车从娘家拉回1000斤红薯种子,在马荆扒村开启了育苗生涯。

1000斤红薯、10平方米大棚是她的全部家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呵护,4月,红薯苗出棚,被群众抢购,移栽大田,9月、10月喜获丰收。“丽涛不捣人”“马荆扒红薯苗就是好”,好名声很快叫响。

2012年,繁育5000斤。到2013年30000斤时,马荆扒村已不适应发展需要。2014年,王丽涛选择了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邻村庙上村发展红薯苗繁育,成立了朝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目前,王丽涛的育苗基地有150亩、大棚130多个,商品薯基地500余亩,年产鲜薯1000余吨、出苗8000万株,远销河北、四川、湖北、陕西等10余个省,带动周边8个乡镇2000多户发展红薯种植面积1万余亩,为1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豫西地区集红薯育苗、种植、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育苗基地。

基地先后获得“洛阳市‘巧媳妇’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基地”“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王丽涛被表彰为洛阳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十大红

薯王”等。

秘诀科学育苗确保“根正苗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红薯种苗的优劣是确保红薯品质和高产的关键。

11月26日,室外凉风习习,大棚内温暖湿润,随着王丽涛转动闸门,半空中的连排喷头瞬间喷出一把把雾伞。“再过二十多天就可以出棚移栽了,现在看住温度就行!”

王丽涛说,这是从7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毛乌素沙漠拉回的脱毒种薯,一共300多吨,分两批繁育,头批10月下旬“着床”,明年3月再繁育第二批。

培育红薯苗、种红薯,基地不留种薯?省内没有种薯吗?

王丽涛介绍说,为了培育优良种苗,育苗种薯一般会考虑离基地半径至少30公里以外的地方选取,而河南周边省份都有连片种植。为此,她选用的种薯大多都在内蒙古和新疆“无薯区”“无人区”。

朝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选用的种薯是经过“脱毒”苗生产的种薯。

王丽涛说,脱毒技术是一项高新农业增产技术,利用不带病毒的红薯茎尖分生组织,通过组培技术培养出脱毒苗。“脱毒”苗生产的种薯、种苗几乎不带病毒,品种纯度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种植到大田,植株健壮生长势旺,田间发病率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一般可增产30%以上,甚至可达1倍。

此外,该合作社还与山东省农科院、陕西省农科院、徐州市农科院、商丘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先后培育了龙9、烟25、西瓜红、哈密、济25、济26,商薯19等品种,几乎涵盖了所有适合豫西地区的红薯苗。基地被评为洛阳市高标准示范化红薯育苗基地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朝源红薯”获得省无公害产品认证。

外延让一棚苗长出“满园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就业,促进“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11月27日,正在大棚里忙活的王丽涛接到了伊川县某酒店负责人的电话。2个小时后,一辆厢式货车开进基地,拉走了2000多斤红薯粉条。多年来,稳定优良的品质让合作社成为这家酒店的粉条供应商。

据了解,王丽涛每年都会种植200亩的高淀粉专用型红薯,和特大、畸形,破损、受伤的红薯一起制作成红薯粉,根据客户需求漏制不同规格的粉条。

王丽涛说,创业之初,五头镇在协调用地、争取政策、道路修建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20年育苗推迟,3月“倒春寒”导致出苗率降低近一半,4月中下旬接连两场霜冻,招招致命,损失70多万元,当地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和五头镇政府等先后为基地争取储藏窖补贴和贷款80万元。

前不久,正值萝卜、蒜苗上市时再遇反复疫情,各级政府积极推介动员,企业和各界人士纷纷参与爱心助农,这些都让她感激涕零。

王丽涛说,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群众的支持,自己有责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增加土地综合产值,近年来,基地还探索了利用大棚空闲期,种植蒜苗、芹菜、哈密瓜等,让每个棚多增收1万元的同时,也让务工群众全年有活干。

十二载春去秋来,十二年田野逐梦。“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干头,农业有奔头,新安、五头就是我的家,我将积极推动融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王丽涛信心满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