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红立通讯员王彦卢秀娟)12月10日,位于济源王屋山脚下的王屋镇清虚村,80后的张洋铖正在清瑞羊肚菌种植基地加工生产羊肚菌菌种,他身后的一排排大棚里,菌种已经下地,这是他第二年种植羊肚菌,规模已经从第一年7亩地8个大棚扩展到今年的40余亩地86个大棚。在张洋铖的影响下,周边很多农户都参与了进来,当地逐渐形成了小有规模的羊肚菌产业。
济源坡头镇郝山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近几年来村里因地制宜,与济源绿茵种业公司合作,大力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如今,白菜、萝卜、大葱、橄榄等蔬菜种苗遍布村内的沟沟壑壑。“今年我们村蔬菜制种增加到了450亩,全村收入可达180余万元。”郝山村党支部书记周素玲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始终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巩固衔接的关键一招,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带动和利益联结,做足做好产业帮扶“大文章”。
推动优势产业全覆盖。济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高山蔬菜、优质烟草、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主导带贫产业,实现镇镇有优势产业、村村有特色产业,培育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建设省级蔬菜种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30余个脱贫村发展制种产业。
推动利益联结全覆盖。济源围绕产业帮扶、合作社带贫、群众增收,实施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帮扶项目。脱贫户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发展产业、销售农产品等形式增加收入。截至目前,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拨付镇、村资产收益资金2963.4万元,利用收益“二次分配”开发公益岗安置300余人。
推动资金支持全覆盖。济源创新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基金规模达3066万元,累计扶持3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100%。先后推出“惠农e贷”蔬菜制种贷等多种产品和信贷模式,累计带动脱贫户、监测户676户。
推动技术培训全覆盖。济源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130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对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开展技术服务893次,服务脱贫户278户、监测户7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