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淀粉桥”连接红薯和粉条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登封市赵庄村“报业帮扶文化园”内欢乐多巧塑泥兔迎新年图片新闻二十七年坚持为乡亲送年货助推河南竞技围棋迈上新台阶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面对面宣讲零距离普法委员通道上的“三农”声音农田高标准丰收底气足人大“评议+询问”力助区域发展晋位争先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15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14

架起“淀粉桥”连接红薯和粉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梦露

红薯能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从红薯种植到生产酸辣粉这个过程里,河南独独缺了淀粉生产这个环节。

“我省是红薯生产大省,全省红薯种植面积达31.47万公顷,淀粉薯占比达70%,面积居全国前列,同时我省也是酸辣粉生产加工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基地,每10袋酸辣粉就有8袋产自河南。而红薯种植和粉条生产这两个产业互相割裂,省内的‘三粉’生产公司,都是从外地买回淀粉作为生产原料,就像守着金饭碗到处讨饭。”1月11日,省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甘薯研究院院长侯文邦谈到了他发现的一件“怪事”。

侯文邦长期从事红薯种苗脱毒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研究,对红薯及其衍生产业非常了解。

那么,河南的淀粉都去哪了?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淀粉产量仅占全国的4.49%,全国5家头部淀粉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7.77%,这其中,没有一家河南公司。

“这4.49%的产量大部分还是由‘小而散’的家庭作坊生产,大型自动化生产企业占比仅为15%左右。小作坊生产资金和技术有限,出粉率很低,能耗高,生产时常常污水横流,酸臭味熏天,不符合环保标准,也面临关停风险。”侯文邦谈起自己的见闻,他认为红薯产业链亟待补齐。

这次上会,侯文邦在提案中建议在红薯种植主产区的豫西、豫南、豫东等区域,建设一批年产淀粉2万吨的现代化大型淀粉加工产业园区。专业的产业园区不仅可以解决“三粉”生产原料问题,还可以集中多方力量,加强高淀粉红薯品种选育及专用型红薯淀粉加工机械研制与工艺创新,“吃干榨净”每一块红薯。

架起这座“淀粉桥”,连接的不只是红薯和粉条。“像豫西的洛阳等地区,地形、土壤和气候特殊,种植主粮作物产量不高,却很适合红薯的生长,本身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和基础。”侯文邦说,在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建立淀粉产业园区,不需要改变农户长期形成的种植传统,就可以引导红薯种植业朝标准化、规范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摒弃品种杂乱、种植技术落后的现状,提升种植效益,让农户得到最直接的收益,把他们也连接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