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更加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图片新闻2022年河南十大“三农”新闻卫辉实施“三通一入地”乡村建设更给力我省筹措资金65亿元 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设农业强省步履铿锵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3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13

建设农业强省步履铿锵

--写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董豪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对于农业大省河南而言,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建设农业强省正当其时。不断夯实的中原粮仓,不放过农田里的每一个细节,粮食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快速进入田间地头;广阔田野上,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农民正踔厉奋发,在“三农”新舞台上争当排头兵;处处乡村美景,“内核”不断充实,面子、里子兼顾,乡村展现新风貌;农村改革“后半篇文章”,正伴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集体、个人双赢。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强音,正响彻中原大地。

不断夯实中原粮仓

2月10日,获嘉县大位庄村种植大户李长亮从手机里接到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墒情简报,从地里回来,他心里有底了:墒情不错。

每年这个时候,李长亮都得绷紧春管这根弦:“麦子好不好,春管打基础。”浇水、追肥,是李长亮这样的种植大户的头疼事儿--找不来人、人工贵、浇地慢,时间不等人!

可今年,李长亮一点儿都不慌:以前雇七八个人,干半个月的浇地活,现在他一个人轻轻松松就干了。

麦田里,李长亮“秀”出了他的田间“神器”:滴灌带。每60厘米一根均匀地铺满整个麦田,配合地头的机井和水肥一体化设备,浇水追肥只需要打开开关,水就顺着管道慢慢滴进土壤。方便的同时,还彻底克服了以往大水漫灌带来的种种弊端。

耕、种、管、收,小麦的整个作业环节,农民最关心的、最想解决的就是浇地难题。随着全省农田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喷灌、滴灌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老大难”问题正得到解决。

变化的是设备、技术,不变的是全省上下牢牢守住中原粮仓、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决心,想农民所想、为农民排忧解难的恒心。

美丽乡村有里有面

春日里,走在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的街道上,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镂空的院墙,每逢春暖花开,绿叶红花,处处透着靓丽。

从砖瓦、钢筋水泥,到拆墙透绿,依托当地花木资源优势,通过对庭院围墙的镂空改造,姚家社区向外界展现出一幅幅花园式庭院景观,实现了全民共享绿色家园。

姚家社区的花园式庭院,正是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鄢陵县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嵌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打造出富有品质、各具特色的“五美”庭院5000多个。

在开展清塘美村专项行动,治理2000余处农村坑塘“脏乱差”问题的同时,鄢陵县还通过集体经营、发包租赁等形式盘活坑塘32处,实现环境变美、集体增收双赢。

农田绿油油,乡村美如画,乡村振兴路上,有里有面,更贴农民心。

广阔田野新舞台

去年,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党支部书记张庭莲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

去北京参会之前,张庭莲常到党员家中坐一坐,问问有啥想说的;到乡亲们家中坐一坐,听听大家所思所想所盼所望;从北京回来,张庭莲第一时间给村民送上最宝贵的礼物--党的二十大报告。

瞄准秸秆难题、围绕秸秆做文章,返乡的张庭莲创办工艺品公司,利用废弃秸秆生产高附加值的手工艺品,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年利润达400余万元,吸纳了100余名农民就业,助力94户191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秸秆产业成了南雷村的明星产业。

创业能人张庭莲吸纳劳动力的同时,还当起村里的创业辅导员,协助想创业的村民进行初级“孵化”。南雷村陆续涌现出生态牛养殖、红薯深加工、豆腐加工、草莓采摘等特色产业,帮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张庭莲更加坚定了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人才兴在产业上,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把南雷村打造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美丽乡村。

从返乡创业者到高素质农民、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庭莲身份的转变,也是我省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的缩影。未来,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将走上新舞台,在广阔田野上、在乡村振兴路上发光发热。

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过去十余年,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不仅没有集体收入,还因为历史原因欠账几百万元。这样一个“烂摊子”村,别说发展,连“翻身”都难。

事实上,东彰仪村并不缺资源,但盘不活,就只能干瞪眼。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东风,东彰仪村迅速登记、核算,弄清了村集体资产。

债务债权弄清楚了,资产厘清了,村集体就有了发展底气。对于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新来说,更关键的是要盘活资产,挣钱把债还清了!

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就是将资产变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让集体收入不断提高。

利用村集体资产,东彰仪村与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建成65亩蔬菜基地,发展高效农业,村集体和村民都增加了收入。村北粮食种植、村南休闲菜园、村东田园综合体、村西农产品深加工,如今的东彰仪村,早已大变样,集体、村民双丰收。

盘活沉睡资产、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壮大集体经济,东彰仪村村民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纵观全省,改革激发的强劲动力,正源源不断注入中原大地。

新起点、新征程,乡村振兴这场“大会战”,全省上下正跃马扬鞭。建设农业强省,河南步履稳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上,中原大地必将描绘出更美的画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