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陈莉莉邓媛贞)2月26日,舞钢市庙街乡山和庄村,54岁的孟青连吃过早饭,便拿上清扫工具匆匆出了门,把村组的街道清扫干净后,又和其他公益岗人员一起检查村主干道卫生。
“前些年,俺身体不好,闺女还在上学,家里到处需要钱,我心里老是像压了一块石头喘不过气。”孟青连说,为了照顾一家人,丈夫只能在附近打些零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2019年,她被纳入监测户,享受多项帮扶政策。2022年,随着身体好转,村里又帮她申请了乡村公益性岗位。
“当时村里让俺在家门口当保洁员,一个月给俺发411.6块钱,俺一听立马就答应了。”孟青连乐呵呵地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庙街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奏响乡村公益性岗位“进、管、育”三部曲,累计提供公益性岗位145个。
动态灵活“进”。按照公益岗政策要求,庙街乡每半年对12个村开展一次就业困难群体地毯式摸排,同时鼓励农户自主申报,依托市专项资金,为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众随时提供公益性岗位。
规范高效“管”。签订就业协议,村“两委”明确专人管理,实行每日签到考勤台账式管理。进行动态化管理,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能从事公益岗工作的人员及时调整清退。
赋能提志“育”。开展岗前培训,进行技能提升、政策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提升公益岗人员自身素质。除本职工作之外,公益岗人员还可有偿参加村内组织的公益劳动,激发务实干事、服务乡村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