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种植拓富路唐河描绘“宜居宜业”幸福景尉氏农田高标准丰收底气足淅川亿元重奖激励“星旗同创”鲁山年轻干部企业“墩苗壮骨”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48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07

唐河描绘“宜居宜业”幸福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杨利伟

早春,唐河大地已是绿意盎然,一条条柏油马路串联着风采各异的风情小镇、传统村落,一个个农家小院外面车辆停放整齐,连片的设施大棚里熟透了的草莓幽香阵阵,田野里机声隆隆,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乡村建设带来的宜居宜业幸福美景正徐徐铺开。

去年以来,唐河县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紧紧围绕争创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县这一目标,高规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14个专项行动小组,突出抓好“1942”(即坚持一个引领、实施九大工程、推进四项公共服务均等化、常抓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试点示范,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先后投入各类资金300多亿元用以改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全县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局良好。

“乡村建设需要各单位、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有项目支撑,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唐河县委副书记李培迁说,在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中,唐河县通过完善机制、多方筹资,打造出乡村建设的“资金池”,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城乡一体等举措,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新路子。

“这一批货马上要发往全国各地!”3月2日,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书强合作社电商运营中心里一派忙碌,全国“脱贫明星”王万才正和村民们一道把加工好的鲜薯、粉条、薯片装箱打包。“我们去年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河红薯’的品牌优势,把‘唐河红薯’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现在,村里种了5500亩红薯,产量15000余吨,形成了集育苗、储藏、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去年实现利润430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说,乡村建设行动开始后,王庄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先手棋,以产业带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桐河乡“全国文明村”李司庄村,村东的绿化苗木正装车待运,村西的有机蔬菜基地外地客商排队购买。“一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正在采摘有机苔菜的村民小刘说,他毕业后一直在县城务工,现在回到村里蔬菜合作社工作。“能照顾父母,比在县城打工的收入还高!”

2022年,李司庄村锚定“五星”支部创建目标,筹资300余万元精心打造了村史馆、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文明实践站。全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每半年开展一次“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青年”评选,经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现在的日子可得劲儿了。”小刘无限感慨。

“春节假期,村里十几家农家乐生意火爆,几乎预订满了。整个春节我们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收入100多万元。”中国传统村落前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敬科笑着说,“真是不敢想啊!我们村以前垃圾乱堆、污水乱排。通过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现在村容村貌大变样。每到节假日都会吸引城里人来观光赏景。”

“2023年,唐河县将着眼乡村宜居宜业,坚持整治与提升并举、生态与发展共赢,有序推动全县村庄提档升级,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打造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的新样板。”唐河县委书记贺迎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