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梦露)3月11日上午,春光明媚,济源思礼镇城岸村植树基地内,三四百名小学生和家长正在林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义务植树。
“今天来的是同一所小学四个班的学生和家长,他们是自己组队,通过我们发布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直接报名参加义务植树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李伟波说。
打开河南省全民义务植树网“实体参与尽责”子页面,就能找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发布的千人植树活动项目,其中标明了参与时间、报名方式、行车路线和各种注意事项等。
公民植树既是一种法定义务,又是一种道德义务。但过去多数是单位或者集体组织,个人很难找到参与义务植树的方式。两年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开始尝试“互联网+植树”这个形式,第一年大概有20个团体报名,今年活动才进行三天,就有40多个来自企业、学校和个人的团体报名,总人数超过1000人。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传统义务植树组织形式的有效补充。今年是全国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第一年,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总结试点经验,提前对全省各地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项目活动的设计策划发布、问题处理等培训,目前在我省已经全面推开。
现在打开“河南省全民义务植树网”,全省各地有上百个活动正在接受报名,地点有森林公园、湿地等,尽责方式也不拘泥于传统植树,而是拓展到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设施修建、捐资捐物等8类不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