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联平要复刻《淳化阁帖》陈占辉返乡创业办加工厂赵长松菌菇“种”出新希望伊川县张扬 帮农民种出“智慧草莓”图片新闻带领4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牛人架“金桥”连翘购销俏退伍不褪色养殖富乡邻宝丰县王怀进 老汉不服老田间耕作忙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60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21

新农人卢龙威夫妻俩深耕红薯产业

带领4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乔连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要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3月11日,在商水县姚集镇务台村联丰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农人卢龙威谈及下一步发展信心十足。

过了惊蛰,对于专门从事红薯产业的卢龙威和妻子伍楠楠来说,正是育红薯苗和签订种植订单的大忙季节。

“一周前,我们合作社150亩春季红薯苗育植才结束。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人打电话要求签订红薯种植订单,我一天不知要跑多少农户,忙得顾不上吃饭,因为我们合作社今年要签订3万亩红薯种植的合同,任务重,涉及乡镇多。”卢龙威说。

在红薯粉条包装车间,几十个工人正在包装装箱。“今天,要把3万公斤红薯粉条,分别送到周口市区和商水县城的30个大型超市。”伍楠楠一边安排送货,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39岁的卢龙威和伍楠楠,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毕业后两人回到家乡创业,从事农资销售。2015年,夫妻俩筹资480万元,流转1700亩土地,创办了联丰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红薯移栽机、植保无人机和粉条加工设备,专业从事红薯生产加工。

红薯要高产,品种是关键。夫妻俩经过到汝阳、唐河等地实地考察,选择了用于蒸煮、烧烤、加工等不同需求的普薯32号、商薯19、烟薯25等品种,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并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全部回收。去年,合作社签订订单红薯1.5万亩,种植户遍及姚集、白寺等16个乡镇。今年计划签订订单红薯3万亩,已签订2万亩,仅姚集镇就签订了1万亩。

这几年,合作社越做越强,社员达1200多户,红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销售鲜红薯1500万公斤,加工红薯200万公斤。

夫妻俩为何放着农资生意不做,要专门从事红薯产业呢?伍楠楠告诉记者:“经过多次考察,我们认为红薯和红薯粉条、红薯粉皮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但市场上真正的红薯粉条、红薯粉皮却出现短缺,因此我们决定成立合作社专门从事红薯产业。”

谈起合作社管理,伍楠楠笑着说:“夫妻一条心,红薯变成金。我们互帮互补,但也有明确分工。龙威负责红薯育苗、技术培训、签订订单、设施建设以及外联工作。我负责加工管理、质量监管、员工管理、包装发货和财务管理。同时,我还经常押车送货,晚上还要开直播卖货。”

为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成一座能满足2万亩红薯储藏的冷库,购买了一套全智能粉条加工设备。同时,卢龙威夫妻俩还安排了200多名劳动力就业,带领当地4000多户群众依靠种红薯致富。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把事业做成做好。我们一定要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让姚集镇优质红薯和纯红薯粉条品牌在全国打响,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伍楠楠感激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