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固始县青龙舞进校传统体育现新韵民间艺术节民俗盛宴送进村非遗展演 传统文化乐群众图片新闻加快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大别山下的守护与传承校长变大厨 小食堂留住农村娃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7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0

大别山下的守护与传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聂建武陈海

4月3日,清明节前夕,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的张爱华准备上山,为她守护了59年的红军洞再次换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那时候年轻,只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起59年前的决定,张爱华言语中难掩激动,“就是想守在这儿,不让任何人破坏它。”

红军洞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见证,经过张爱华几十把镰刀的更替挥砍,昔日的荒山逐渐被劈出一条小山路。时间来到2022年,小山路变成了宽阔的石阶道,再上红军洞,已没有了曾经的艰难。

“山路修好了,我是既高兴又忧愁。”张爱华驻足,为我们讲述起最近自己添的“心事”。

她坦言,高兴是因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她也说出了心中的忧愁。自己今年已经82岁,身体大不如从前,她担心红军洞的守护问题,担心红军在这片热土留下的故事怎么流传下去。

“春蚕死了丝不断,这份守护必须传承下去。”张爱华洪亮的声音在山间回荡。

传承先从小家开始。2023年春节,在张爱华的召集下,丈夫潘国璋以及4个子女齐聚一堂,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自己打算守护红军洞满60年时“卸任”,希望孩子们能“前赴后继”。

“妈,你放心,你能讲的时候你就讲,你不能讲的时候,我们就接上!”转述小儿子潘民当时坚定的话语,张爱华今天仍难掩心中喜悦。

传承更要迈出小家。这场家庭会议让张爱华就红军洞的守护问题放下心来,但她并未停歇,而是带着年轻的新生代来到红军洞下,如数家珍地给他们讲述红军驻守山间的故事。郭家河乡90后小姑娘王鑫鑫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听着红军洞的故事长大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参与讲述红军洞的故事!”王鑫鑫手拿着笔和本,目光如炬地遥望着山上的红军洞。

去往红军洞的路上,张爱华在王鑫鑫的搀扶下步履依旧坚定,蜿蜒而上的石阶路将两人逐渐掩映于春日的山林。时而驻足处,影影绰绰的身影传出阵阵话语,声音虽小,却将过往故事弥留在山间林道,厚重传承埋根于大别青川。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