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苏凯歌)“以前家里有事待客都是四五百元一桌的标准,现在通过乡村大食堂全部三百元一桌,我订十几桌饭,和之前待客相比,确实省了不少钱。”4月10日,周口市淮阳区临蔡镇大孟堂村村民冯志勇告诉记者。
走进大孟堂村乡村大食堂,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文明就餐、红白理事会管理、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相关制度,各项制度内容详细,一目了然;大厅里空调、桌椅、茶水机摆放有序,工作人员着装规范。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降低群众经济负担,淮阳区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针谋划村民宴席服务场所--乡村大食堂。乡村大食堂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阶梯价位的菜单,只有统一的菜品和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该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利用村闲置厂房、村室校舍、自营饭店等场地进行改造,确保一个乡村大食堂能够满足2~3个行政村宴请需求,同时也保障了乡村大食堂能够正常经营。乡村大食堂采取村集体与餐饮企业联合运营或对外承租方式。
临蔡镇大孟堂村乡村大食堂负责人吴新告诉记者:“乡村大食堂确定红事300元、白事大锅菜的标准,香烟每盒不超10元,酒每瓶不超50元,随礼不超100元。如今,群众家中需操办红白事时,都会主动要求由乡村大食堂承办,自今年3月乡村大食堂建成以来,有13家共150多桌宴席在这里办。”
该区建立了跨行业联动、多部门配合、各领域参与的监管机制,聚焦建设运营、卫生监督、用地保障等核心问题,实行场所、人员、食品“三检查”,营业资格证、健康从业证、食品安全许可证“三发证”;并实行事前、中、后“一报备,两监督”机制,群众事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备,事中红白理事会双向监督群众和乡村大食堂,事后及时反馈结果,确保乡村大食堂规范建设、安全运营、发挥作用。
“淮阳区将切实把乡村大食堂建好、管好、用好,打造成各具特色、便民利民、倡导新风尚的平台。”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