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蔬菜大县建设一批工厂化育苗基地和生产示范园区,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发展到410万亩。--摘自省委一号文件□本报记者李相瑞
红彤彤、黄澄澄、紫莹莹、金灿灿……在河马仙果小镇,这是各种番茄的颜色。
甜丝丝、香扑扑、脆生生、麻酥酥……在河马仙果小镇,这是各种辣椒的口感。
白富美、卷珠帘、青春之歌、贵妃醉酒……在河马仙果小镇,这是各种瓜果蔬菜的名字。
“在菜市场买的番茄果硬皮厚,缺汁少肉,口感很差,吃不出番茄的味道。听说这里的番茄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就带着孩子来一探究竟。”
4月11日,风和日丽。远处山影隐隐,近处果蔬飘香。郑州市民刘媛一家慕名来到被网友称为“色彩斑斓的果蔬童话世界”的河马仙果小镇。
何为“河马”?
河马仙果小镇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前蒋村,是河南农业大学与焦作市马村区政府联手打造的果蔬田园综合体,一个让产学研落地生根的地方。
何为“仙果”?
“神仙吃的果子?”刘媛充满疑惑。走进番茄大棚,眼前是一串串像葡萄一样挂在藤条上的番茄果,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小镇的‘仙果’可不止这些,光番茄就有近400个品种,今年早春种植了西甜瓜、辣椒、番茄等2000多个品种,有黄皮黄肉的芒果番茄、漂亮的粉斑马番茄、巧克力番茄,还有酥脆爽口的彩虹西瓜、剥了皮可以直接吃的火龙果萝卜……”小镇负责人马军强如数家珍。
拿起一个番茄,一口下去,沙沙糯糯,“一口酸、二口甜、三口忆童年,说是‘仙果’也不过分。”这是刘媛的体会。
何为“小镇”?
“此‘小镇’非传统意义上的‘小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马长生说,这里是河南农业大学优质果蔬科教园区,建有大棚125座,主要开展优质新品种科研选育、科普教育、自有品种开发、订单生产、保藏加工、电商销售、农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运作探索。
这里还是农民致富学校,河南农业大学专家、科技服务团长期驻守在这里,“通过场景式示范,干给农民看;通过实地操作教学,教会农民干”。马长生说:“我们的心愿,就是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让农民种对、种好、卖好。”
河南全年蔬菜产量超过7600万吨,但想吃到番茄小时候的味道却很难。还有很多人像刘媛一样感叹“果不香、瓜不甜、菜没味”,甚至有人说这是设施农业反季节种植只追求产量不注重口味的“功劳”。
马长生介绍说,以前农户自家菜园种的番茄品种,果软汁多,风味浓郁,但由于抗病虫害能力差、不便于运输和储存,生产效益低,农民不愿种,商家不愿卖。河南农业大学一直在对这些品种进行培育改良,“努力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不仅让市民吃到小时候的味道,还要吃到小时候吃不到的更好的味道”。
一方面,市民口味越来越挑剔,超市里的蔬菜越来越贵;另一方面,农民种菜面临的销售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去年河南面临大面积蔬菜滞销,很多农民损失惨重。
味蕾对美味的需求,对种业科研提出了新期待,对产销方式也提出了新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校地企结合、产学研同步、产供销一体的“小镇”模式值得借鉴。
除河马仙果小镇外,河南农业大学还在南乐县建有西红柿小镇,在扶沟县建有中原蔬菜博览园。他们将园区建在地头,与农民比邻,到农民身边,真正将论文谱写在大地上,促农业提质增效,帮农民增产增收。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治强说,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要在产品质量优良化上下大功夫,优质产品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解决销售难题和农民增收的法宝。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说,河南蔬菜种植面积263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15%,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设施农业可以节约大量耕地,不仅丰富了农产品供应的种类,还延长了产品供应时段,已成为保证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到扶沟县调研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时指出,设施农业大有可为,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今年将出台设施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我们要积极对接、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调优结构,高水平建设一批日光温室,分层级打造一批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在全省逐步推开。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河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