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12日,吴家店镇毛寨村村民严海健在羊棚里忙活了一上午:投喂饲料、剪羊毛。电动剪毛机轻轻划过--很快,一只体态臃肿的绵羊就脱去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清爽的“春装”。
在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毛寨村,严海健所务工的康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有10个湖羊大棚,占地420亩,养殖了近5000只基础母羊。
为什么选择养羊?该公司负责人严俊祥认为,养羊的周期较短,且湖羊的繁殖力很强,能更快地获得更高的收益。
创业选址之初,严俊祥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山地环绕、环境适宜的浉河区吴家店镇毛寨村。
“起步初期,我们投资了1700万元建设基地、购置种苗。后续,我们每年投入200万~3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饲料。除了养羊,我们还种植了玉米和牧草。把玉米秆粉碎了,可以作为饲料喂羊,羊粪又可以作为玉米生长的肥料,这样的循环利用模式,也为我们节约了一部分购买饲料的成本。”严俊祥说。
就这样,湖羊住进了大棚“别墅”。外界因素的影响少了,羊群的存栏量直线攀升,严俊祥也找到了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目前,我们是将母羔留种,公羊出栏提供给餐饮行业食用。大部分的羊都销往了北京,我们在那边有销售基地。还有部分当地散养户也会联系购买羊羔。在销售方面,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严俊祥颇为得意。
销路打开了,收益提高了,如何能带动周边的群众也尝尝甜头?作为雇工,严海健感触颇深:“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大棚里喂喂羊、剪剪羊毛,每天有150元工资。我家就住在附近,在家门口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庭,我觉得特别好。”
吴家店镇毛寨村委会主任徐义明说:“他们建好了养殖基地,直接带动了村子的经济效益。严俊祥给每家困难户都分了5只羊,羊繁殖了以后再进行回收,村民也因此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近年来,浉河区针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困难户,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行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困难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
徐义明感慨:“村里有了这样的产业,群众也是‘喜洋洋’。”
(李振阳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