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农业农村部推介199个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306个村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我省14个乡(镇)、15个村入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大有文章可做。今起本版刊登“做强‘土特产’打造‘金名片’--探秘河南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发展之路”系列报道,剖析我省特色乡村是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走上振兴之路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
超亿元村名片
◎地区:
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草厂街村◎产业:
食用菌
◎关键词:
龙头带动严格标准树品牌□本报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焦萌姬冠鹏文/图
4月8日,记者走进叶县龙泉乡草厂街村绿网菌业科技产业园区的菇房门口,发现与传统菇房不同,这里的房门是厚重的保温门,门口放置有消毒柜,进入菇房内必须先消毒。
“我们的菇房全部是无菌的,对温度、湿度、细菌等敏感度非常高,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生产流程。”园区负责人张中良介绍说。
换工作服,戴一次性头套、套鞋套、消毒……经过一系列程序,我们正式进入菇房。这里没有常见的圆柱形食用菌基质,而是高3米左右分为6层的立体化育菇盘。远远望去,菇盘上一株株蘑菇像摆放整齐的珍珠,煞是喜人。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菌菇,运出菇房外分拣、包装后,外运销售。
“我们主要生产褐菇、双孢菇等,这些其实也可以用大棚种植,但温度不太好控制,只能‘靠天吃饭’。”张中良说,褐菇和双孢菇的生长期温度在20℃左右,太高太低都会影响品质和出菇量。仿生态菇房恒温、恒湿、恒氧,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均可精密控制,不用担心温度太高或太低。
“目前,产业园区三期正在建设,一期、二期每年蘑菇产出、基料输出、有机肥料输出等年产值达1.3亿元左右,直接带动150人就业。”张中良介绍。
绿网菌业科技产业园区是草厂街村招引的食用菌龙头企业之一,像这样的食用菌企业,该村共有4家,仅食用菌产业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以上的分红,同时带动周边近600户农户务工增收。
在草厂街村,“吃”到菌菇发展红利的村民不在少数,王青发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青发早年一直在外打工,自从村里引入食用菌龙头企业入驻后,他和爱人均在村上找到了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如今,一家人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2018年,龙泉乡按照“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把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作为兴乡富民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专门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整合资源,用“保姆式”服务加速产业快速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承借东风,草厂街村抢抓机遇,果断把“食用菌产业”当成村集体经济的“摇钱树”,先后引进绿网菌业和鑫瑞隆农业两家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种植。2019年,草厂街村又审时度势,以村集体名义斥资120万元入股绿网菌业和鑫瑞隆农业,与企业签订发展风险管控合同和利益分红合同,在保障集体资金安全的同时,确保村集体每年不低于12万元的收益。
在草厂街村的带领下,龙泉乡28个非贫困村也纷纷斥资入股,每村入股绿网菌业20万元,合作购买绿网菌业仿生态菇房,由公司统一生产经营,实现入股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不低于2万元,并可获取相应分红。
一时间,龙泉乡娄樊村、北大营村、贾庄村等村香菇、褐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异军突起、“菇”香弥漫。龙泉乡农业区域品牌效
应凸显,菌、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村呈现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
2022年,投资2.45亿元的叶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也落户草厂街村。该产业园分三期,采用仿生态工厂化智慧菇房模式,生产褐菇、双孢菇等,配建制棒、接种、高温灭菌、养菌及包装车间等。
该项目犹如打造一个食用菌产业的“旗舰店”,建成后将为全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目前,26个车间即将竣工,近期就可投放菌种。
依托食用菌产业,草厂街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成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之列。
工作人员正采收双孢菇
工作人员正采收褐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