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乡村运营“钱景”宽镇平县鸿雁归来建家乡致富路上有奔头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红薯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图片新闻“吃进”剩饭菜“吐出”有机肥讲好劳模故事展现工匠风采 “劳模匠星耀中原”品牌宣传启幕“尧山白山羊保护区”出圈 通过畜禽遗传资源省级认定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8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20

致富路上有奔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资产利用收益。

--摘自省委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董豪杰

胡萝卜啥时候种?

在开封市祥符区这样一个胡萝卜传统产区,绝大多数种植户会告诉你:秋季种。

祥符区万隆乡成恩合作社负责人杨卫川则会告诉你:春季种!

秋也好,春也罢,关键看收益。杨卫川说:“夏季,新鲜胡萝卜的需求相对紧缺,价格自然高不少。”

4月15日,杨卫川的胡萝卜地里,随着气温升高,揭掉小拱棚棚膜后,露出了改茬后的胡萝卜“真容”:地上部分叶片长势良好,拔掉一棵测量,根长超过20厘米。现在,杨卫川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水肥管理,促进地下根快速膨大生长。

今年,杨卫川一口气种了100多亩早春茬胡萝卜。这几年反季节胡萝卜价格不错,他对高收益有信心。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我省将积极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将地方特色小品种发展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培育一批“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经营增收。

市场这个指挥棒,既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法宝。

从豫东平原向西200公里,伊川县鸦岭镇,曾经果腹的红薯如今成了餐桌上的健康产品。浅山丘陵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鸦岭镇“豫西红薯第一乡”的美誉,“横亘”此地的富硒土壤,让岭上硒薯名声大噪。

返乡创业的俞永生并不满足于此,他引进薯25、普薯32、商薯19等优质新品种,在标准化种植基础上增加了小拱棚,种植时间由4月提前到3月,收获时间提前到7月。多重加持下,伊川县岭上硒薯品牌迅速打响,红薯装箱卖到全国各地,价格噌噌上涨。

抓住品牌这个“放大器”,就牵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纵观全省,一大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培育,正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每到春季,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就变成了花海,游客纷至沓来。

几年前,河南村还是空有瓢梨之乡美誉,种植难、销售难的落后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优势难以发挥。

发挥自身优势、抱团闯出致富路,是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的选择。丰水梨、瓢梨、石榴、桃等果树,在统一规划后,河南村一口气种下3000亩,村“两委”牵头,组织致富能手创立党群创业服务社,采用“党群服务社+公司+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把支部、公司、果农三者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果园统一修剪、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水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多方共赢。

“小田”变“大田”,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生产功能有效整合,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河南村走出了一条集体、村民双受益的新路子。去年,河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发展后劲儿十足。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挖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价值,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依据成员持有的集体资产份额进行收益分红。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激活大量沉睡的资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收益,将为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建设农业强省,农民要唱主角;乡村振兴路上,要始终把农民增收致富装在心中扛在肩上。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