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乡村运营“钱景”宽镇平县鸿雁归来建家乡致富路上有奔头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红薯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图片新闻“吃进”剩饭菜“吐出”有机肥讲好劳模故事展现工匠风采 “劳模匠星耀中原”品牌宣传启幕“尧山白山羊保护区”出圈 通过畜禽遗传资源省级认定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81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20

“吃进”剩饭菜“吐出”有机肥

湛河区探寻厨余垃圾处理新路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李向平)残羹剩菜、厨余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有机肥料滋养蔬果,蔬果成熟了再回到餐桌……这样的循环利用,如今每天都发生在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街道姚孟村的湛河区厨余垃圾处理站。

厨余垃圾处理站到底什么样?4月19日,记者来到姚孟村,探访平顶山首家公共机构厨余垃圾处理站。

该厨余垃圾处理站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在这里,机器每天最多可以“吃进”三吨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吐出”约十分之一的腐殖质,垃圾减量率可达九成以上。

走进厨余垃圾处理站,一台小型的处理装置映入眼帘,上面有一个像电脑显示屏一样的触控屏,“主界面”“进料模式”“发酵模式”“出料模式”等指示灯和操作按钮一应俱全,完全智能化操作。

“设备的原理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操作流程其实很简单。”负责这台设备操作的刘世民说。

当日下午4时,餐余垃圾运到,刘世民麻利地启动设备,工人将收运来的一桶餐厨垃圾放在升降机踏板上,按下按钮,垃圾箱缓缓抬升,自动将垃圾倒入料斗,进入程序化运作。

“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分拣进站后,经过沥水、破碎、压榨、脱水等一系列程序,进入到发酵罐中,好氧发酵5~7天后,可制成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全部由机械自动化完成。”刘世民说,这套设备叫厨余垃圾处理机,“吃进”剩饭菜,“吐出”有机肥,废气由除臭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也没有臭味。

在靠门桌子上,摆放着已经装袋的腐殖质。“这些有机肥料没啥怪味,一点儿也不沾手,而且也不会变质,相比原来极易腐烂的厨余垃圾,这样储存可方便太多了。”湛河区垃

圾分类项目部经理张东涛打开小袋,腐殖质仿佛松松的泥土,没有异味。

“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碎骨头……这些厨余垃圾易腐烂、味难闻、易传细菌和病毒,如何正确处理厨余垃圾一直是备受居民关注的焦点。”湛河区环卫中心主任刘金鹏介绍,湛河区在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过程中,借鉴外地经验,在平顶山率先尝试,试点推进“垃圾分类+厨余垃圾闭环处理”模式,探索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新路径。

去年夏天,该区确定姚孟街道、九里山街道和南环路街道的7个小区10036户居民为垃圾分类试点,逐一安装智能化垃圾分类厢房,配备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自动垃圾桶,承接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称重计量和信息统计。屏幕上可以选择对应的分类,然后把相应的回收物投递进回收箱,系统称重后将积分导入对应个人账户中,积分可以兑换日用品,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每天回收的厨余垃圾分拣后,则有专业车辆密闭转运至厨余垃圾处理站。

“以前的剩菜剩饭吃不完就丢掉很浪费,现在可以变废为宝,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刘金鹏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总结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