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华通讯员王太广张文静)“李教授,你们的办法真行,村民培训后育下的那批红薯苗长得真壮啊!”5月7日,在西平县焦庄乡高庙村红薯种植基地,高庙村党支部书记焦通向黄淮学院前来帮扶的科技服务团成员李大红教授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黄淮学院驻村工作队入驻高庙村后,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高庙村气候适中,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加之处于岗地,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薯种植条件的优势,理出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助推红薯产业发展,打造有品质、有市场、有品牌、有未来的‘红薯文化小镇’”工作思路。
为提高红薯种植的效益,解决高庙村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黄淮学院在对高庙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基础、人力状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质化保障、品牌化运作”的发展理念,以科技助推红薯产业发展,在增品种、提品质、促销售、创品牌上下功夫的同时,先后开展红薯产业的相关技术培训30余次,有力推动了高庙村红薯产业提质升级。
“我们在高庙村设立了‘红薯栽培与加工技术研发基地’,相继开发出了红薯面、红薯干、红薯粉条、红薯焖子等系列产品,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红薯产业的附加值。”黄淮学院驻高庙村第一书记王明成介绍。
黄淮学院依托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科技服务团队,加强高产、优质、高效和专用型红薯的开发、引进,并协助高庙村注册了“西地红”牌等3个红薯农产品商标,其中有2个取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同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通过系列技术改良措施,将高庙村红薯的年储藏量提升至4500吨,年加工量提升至1500吨,年红薯醋加工量提升至100吨,红薯叶茎秆加工量提升至300吨,目前,高庙村形成了一条集研发、育苗、种植、收获、储藏、加工、销售以及废渣处理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使脱贫户家庭收入倍增,村集体企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