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张雪瑶秦志城
有最靓的城市,又有最美的乡村,城乡犬牙交错,相融共生。
新乡市红旗区作为核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金融、科技中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阔步推进,群众需求千差万别,基层治理面对新挑战。
邻居违建的厨房排烟口正对家里的玻璃窗,沟通多年不起作用,隔阂越来越深;在镇里出了车祸,商量赔偿需要到市区定点医院进行伤情鉴定,层层审批才能定下……
诸如此类,城乡居民遇到的“急难愁盼”事令人烦恼,个别问题久而久之甚至形成矛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如何找到基层治理的“最优解”?红旗区以人为本,创新推行具有红旗特色的“11234”基层治理模式,控源头、畅渠道、聚合力、解民忧,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基层治理“撑腰”,生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贯通集成一个平台成矛盾纠纷“终结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工钱到底啥时候能拿到呀!”4月18日上午,在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攥着一沓手写的工资清单,红旗区居民贺喜凤眼圈泛红,情绪有些激动。
三年前,贺喜凤一行人承包了一处旧楼翻新的粉刷工作,工程完工后,对方却迟迟不给结算5万块钱的工资,多次沟通无果,贺喜凤多处维权上访,最终找到了服务中心。
“咱们签的‘合同’不规范,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不一定非要打官司,我们先来调解。”律师鉴定过材料后,服务中心的调解员杨思雨耐心给贺喜凤“出招”,设法联系工程方,并反复沟通协调。两天后,工程方承诺“五一”假期前先支付2.5万元,余下尽快补齐。
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无差别受理窗口,整合信访接待、劳动监察、诉前调解、人民调解等功能,群众信访“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实现了“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中心还吸纳了国家级金牌调解员、律师和仲裁、公证等社会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东街街道……4月11日,一场阳光调解会在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召开,多方联动处理红旗区市民杨胜利与一家摄影服务部的合伙纠纷案件。
“摄影服务部是外地企业,不仅关系群众利益,更事关政府形象。”东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冯杰坦言,因案情复杂,此前街道多次调解无果后向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提交申请,请求协助解决。
“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公平公正、放心说话的地方!”阳光调解会上,摄影服务部负责人连说感谢。调解会后,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时间组成工作专班,早上6点就汇报工作进度,晚上10点还在沟通,专班工作群里,各方马不停蹄。经过10多天的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经区人民法院司法确认,赋予此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让老百姓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红旗区委书记刘宏锋表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是红旗区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延伸到社会治理更深层次的生动实践,是全力打造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矛盾纠纷‘终结地’。”
多点开花一个品牌突出“红旗”辨识度--
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品牌,是一种力量,一种口碑,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司法为民好榜样”“河南省人民调解专家”“人民的‘牛’调解”……人民调解工作突出,是牛秀丽身上最响亮的“招牌”。如今身为红旗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她,又树起了“牛秀丽调解工作室”这块崭新的品牌。
今年3月份挂牌以来,牛秀丽调解工作室已接待群众来访100余人次,开展调解36件,调解成功30件;参与镇(街道)12件重大信访纠纷化解工作,指导制订联合调解方案。
红旗区还有许多个“牛秀丽”。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红旗区在区、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品牌调解工作室,选聘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组成调解队伍,协助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案件化解、法律政策宣讲。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走进小店镇北街村的讲理堂,几幅书法大字格外引人注意。“在这儿,就是要引导当事双方换位思考,化怨气,平怒气,增和气。”作为村上的专职调解员,郭玉民坦言,只要当事人心气儿顺了,做到“事了人和”其实不难。
在牛秀丽调解工作室的“传帮带”下,陈华调解工作室、郭俊涛调解工作室、洪梅调解工作室、“兵哥说事”调解工作室等一批镇(街道)、村(社区)品牌调解工作室,上下联动、重点攻坚、形成合力,红旗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质效飞速提升。一张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亮丽名片正在彰显“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红旗样本”。
数据彰显变化。今年以来,红旗区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63件,化解753件,化解率98.7%;区诉调对接调解中心共调解结案3145件,调解成功(或调撤)1686件,调成率为59.52%,调成率逐年上升。
持续赋能一个模式开拓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共治基层焕发活力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向阳街道秋冬社区,曾经基础设施老旧、楼院环境杂乱。如今,楼院内铺上了新砖、规划了停车位和休闲活动区。
“小区没有物业,‘谁来管’‘管什么’‘谁监督’曾经是个大问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洋快人快语,“干部有心无力,群众不满意,我三年前刚上任时,最多一天接到了17个群众投诉。”
政力有限,民力无限。涉及基层治理的工作事项点多面广,红旗区大力推行“一张网”覆盖的“网格化+信息化+矛调”运行管理模式,小网格变“全能”,充分发挥群众优势,搞好基层治理。
“56号楼下水管道堵了,需要到一楼住户家里去修,但是楼上楼下有矛盾说啥不来往。”赵洋回忆,多亏了社区网格员许占山的及时上报、说和,不仅管道修好了,邻里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稳扎稳打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红旗区“1123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红旗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1”指一个矛盾纠纷“终结地”,即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红旗区已建成1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重点领域合并进驻中心。第二个“1”指一个金牌调解室品牌,即成立牛秀丽调解工作室。
“2”指两多两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即多调联动、多元化解、全时受理、全程跟进,进一步发挥“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民调队伍”的作用。
“3”指“三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即“网格化+信息化+矛调”运行管理模式。
“4”指“四个一”多元化解工作原则,即成立一个协调组织,建立一个人才库,明确一个责任体系,运用好一本工作台账。
从生机勃勃的乡村田野,到现代感十足的商业街道,红旗区上下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能力和治理水平,精准把握“枫桥经验”基本内涵,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红旗路径,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红旗”“首善之区”贡献政法力量,在社会治理的创新大考中,交上一份人民至上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