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杨艳旭
在宝丰县张八桥镇姚店铺村,有这么几位老人,她们年过八旬,却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一张张红纸,在她们的一双双巧手里,很快就能剪裁成人物形象或吉祥图案。她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剪花奶奶”。
每逢周末,在姚店铺村的非遗剪纸传习所里,总会有一大批剪纸爱好者慕名来向她们学习剪纸技术,也有不少游客上门订购她们的作品。
“俺没上过学,受姥姥和母亲的影响,五六岁就对剪纸有了兴趣,看见啥好看的图案就想剪出来试试。”5月15日,在姚店铺村非遗剪纸传习所,82岁的“剪花奶奶”张梅自豪地说,“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自己钻研新剪法,一来二去,剪刀在手里越来越灵活。乡亲们看我剪得像模像样,每逢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都会请我。”
“姑娘出嫁,脸盆内要放有石榴、牡丹、莲花等图案的剪纸,新房房顶四角要粘贴云字钩剪纸、中间要粘贴牡丹花剪纸。”“剪花奶奶”王瑞一边给学员们演示剪纸的基本技法,一边向她们介绍早年的婚庆习俗。
王瑞比张梅小两岁,同样目不识丁,但却一样对剪纸有着特殊的情结。她十几岁时,不用打样儿,就能让红纸在她手里变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在2020年“宝丰县第一届非遗大集”中,这些“剪花奶奶”的作品曾获剪纸组前三名的好成绩。
今年,为了传承剪纸艺术,张八桥镇在姚店铺村建立了非遗剪纸传习所,张梅和王瑞等“剪花奶奶”成了特聘老师,教授有剪纸爱好的留守妇女剪纸技术。
年轻的剪纸爱好者在“剪花奶奶”的教导下,试着在作品里增加了现代元素,还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剪纸教学,收获了不少粉丝。
“以前农闲时,我经常出去打工,跟张梅老师学习剪纸后,在家通过直播进行剪纸技术分享,每月也能增加好几千元的收入。”张八桥镇西火山村剪纸爱好者刘全英说。
如今,在姚店铺村村史馆和非遗剪纸传习所,收藏了100余幅“剪花奶奶”的作品。这些作品,每一幅都是独创,反映了姚店铺村的村民生活和民俗文化。
“‘剪纸奶奶’们用她们的巧手,带动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带动了村里的民俗旅游,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下一步,张八桥镇将加大对非遗剪纸传习所的支持力度,动员她们成立剪纸合作社,借助电商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张八桥镇党委书记吕跃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