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张萍萍
6月11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李屋村,收割后的麦田,留着齐刷刷的麦茬,玉米种已下地生长。部分地块里,黄澄澄的麦茬下,嫩嫩的、黄绿色的玉米苗若隐若现。
入村,拉着红色条幅的禁烧执勤点最先映入眼帘。
“麦子虽然收完了,但禁烧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巡逻还得继续。”村民李国义戴着禁烧执勤红袖标,在田间地头来回查看。他告诉记者,受村党支部书记李广付的影响,村民自发成立服务队,站好夏收最后一班岗。
见到李广付的时候,他正忙着给村民的玉米地浇水,高大的身躯弯下腰来一点点向前卷起水管,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李屋村位于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东部,距离黄河直线距离只有三公里。这些年,区里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等势头强劲,很多滩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忙碌的“三夏”,守在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是外出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后盾。
平时在外打工的李广青就是志愿者之一,收麦最忙的几日,在外打工的他回到村里,开着自己的“奔马”车,免费给乡亲们拉麦子。
“给钱说啥他都不要!”张晓红是村里的监测户,老人年迈、二女儿残疾,一家人全靠丈夫在外挣钱维持生活。收麦时,家里老小都需要她照顾抽不开身,是李广青把收好的麦子免费拉回了家。
农机组织、道路畅通、麦田抢收、烘干晾晒、腾足库容、损失理赔、应急调度……不止李屋村,韩董庄镇所有人都在发力。韩董庄镇小麦种植面积3.7万余亩,镇里为农机手统一配备了装有毛巾、解暑药品、口罩等用品的爱心大礼包,同时安排专职人员值班,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
护航粮食颗粒归仓,黄河滩区,一群人继续坚守战“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