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6月11日傍晚,迎着落日余晖,清丰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六塔区域站站长晁豪回到了位于六塔乡武艺寨村的家中,年过六旬的父母在家中已等了多时。
见到孩子回来,母亲孟相喜连忙一手递上毛巾,一手递过水杯:“豪,赶紧擦把脸,看这弄得一身土跟麦糠。”
当天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清丰县已收获小麦62.8万亩,全县麦收大头落地,晁豪这才安心回家帮父母收麦。
每年“三夏”时节,都是晁豪最忙的时间。今年小麦成熟期遭遇连阴雨天气,“抢收”成了这段时间的关键词。农事不等人,从6月1日开始,晁豪就一直战斗在“三夏”一线,田间地头就是办公室、区域站就是家。每天早上6点,他就被电话铃声叫醒,直至晚上11点多才回到区域站宿舍休息,每天吃了几顿饭也是稀里糊涂。
指导农户抢收,宣传秸秆还田、玉米抢种,管理技术提醒……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对晁豪来说极为重要。
2005年7月,晁豪进入六塔乡区域站当了一名农技推广员,转眼已过去了18年,从一名新人变成了村民嘴里的“好站长”。
庄稼事,找晁豪。六塔乡区域站负责六塔、瓦屋头两个乡镇,可附近其他乡镇村民庄稼有问题也都找他。为啥都找他?一是靠村民的口碑,二是他利用新媒体成了“网红”农技员。
“无农技则不收。如何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事,我就试着把手机变成新工具,把短视频变成推广农技的新载体。”晁豪说。
“用得着的老铁们,谢谢关注转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晁豪接地气的农技宣传让粉丝越来越多。
“俺村前几天就联系了多台收割机,那天预报说还有小雨,晁站长怕我们等不及,又从外地联系了几台大型收割机,还联系来了收购企业,收购价比市场能高出5分钱。”提起晁豪,双庙乡单拐村种粮大户陈自周的话里满是感激。
虽然还有4个月才43岁,但与同龄人相比,晁豪有些“显老”,发际线有点高,脸也有点黑。“这是农民本色。”晁豪日常喜欢穿衬衣、皮鞋,“穿皮鞋下地,可不是我好排场,主要是天天下地蹅泥,布鞋、运动鞋根本换不及,还是皮鞋最实用,沾上泥用湿毛巾一擦就中,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