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种的传奇工厂化生产让食用菌实现全年产菇小葡萄串起致富产业链图片新闻葡萄带来甜蜜生活图片新闻郏县赵寨东村 手艺人“藏身”地窖一编一织守匠心叶县水郭村 一株小蓝莓长成“致富果”通许县冯庄乡 小小红薯成产业强村富民有路子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21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0

郏县赵寨东村 手艺人“藏身”地窖一编一织守匠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陈燕袁梓钫)一草一柳话传承,一编一织守匠心。眼下,麦收已经完成,晾晒、装粮正需要柳编制品,郏县薛店镇赵寨东村的柳编手工艺人们依托村内绵柳种植优势,正忙着赶制簸箕、笸箩、篮子等日常生活用品。

6月13日,在赵寨东村,77岁的手工艺人陈建发正在自家的地窖里编簸箕。只见丝滑的柳条在他手中有节奏地舞动,拧、穿、系、编、缠、绞,手法娴熟、爽利干脆。

柳编为啥要在地窖里进行?“避风潮湿,才能保持柔韧,室外见风易干硬,弄不好就折断了。编织柳编时讲究力度,做到勒编紧密、条缕均匀,编好后再经过晾晒、修整、固定,工序烦琐。”陈建发说,“年轻时有手劲、编得快,三四个小时就编个全的了,现在编个全的得一天。”

赵寨东村有着悠久的柳编编织历史,村民也有着精湛的编织技艺。在陈建发年幼时,全村都是靠编柳编为生且种类繁多,后来随着塑料制品的盛行,用柳编的人越来越少,编的人自然也少了。目前,赵寨东村像陈建发这样的手工艺人有十几个。为了让柳编编织手艺不失传,该村柳编手工艺人仍一心一意对待这门祖传手艺,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靠着这门传统手艺,村民们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充实着自己的生活。

“近几年,用柳编的人又多起来了。快的时候都做不及,做好人家都拿走了。一到麦收的时候,这簸箕又卖得快了,大的90元或85元一个,小的40元或45元一个,不但在本地卖,禹州、登封、洛阳销得也不少。我希望这个手艺继续传下去。”手工艺人赵国伟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