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他们的故事 点亮我们的初心从公司高管到村支书,翟春燕带家乡人创业“老窦书记”兴村有方陈来胜 15年拼出一个先进村“乡亲们盼啥我干啥!”张爱琳的“五星”手账本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2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8

张爱琳的“五星”手账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刘天鹏文/图

6月25日清晨,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张爱琳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出发,径直走进村里特色种植产业园,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本,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产业园里的葡萄该疏果了,还得套袋,最近没下雨,要适当浇水,喷灌设施有损坏的,需要及时进行替换……”张爱琳说,“每天看见啥,都得一字不落地记下来,方便接下来开展工作。”

张爱琳介绍,于营村这座占地近130亩的产业园有32座日光温室大棚,村民们种植的蔬菜主要销往郑州、武汉等地,每年综合收益达300多万元。合上工作本,张爱琳卷了两张烙馍夹荆芥,就着凉白开,边吃边说:“打火机配件厂刚上了新设备,一会儿得去厂里看看生产情况。”

“张书记,新机器俺们用着不习惯,还没原来的顺手,这都是触控屏,有时候不知道摁哪一个。”村民杨玉兰说,“俺在这儿上班近20年了,今年厂里引进了全自动数控机器,年轻人上手快,俺们这些‘老人’还在摸索。”

“好,你别着急,我先记到本上,回头给厂里商量一下,咱们办个培训班,让年轻人讲讲咋操作,争取撵上他们的步伐。”张爱琳一边记一边提醒,“操作机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按流程弄。”

“25年前,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就说‘村里无工,永远受穷’,一次偶然的机会,村民王金元说有客商想投资打火机配件项目,大年三十我跑到广东,客商嫌我们没实力,我就在人家工厂门口站了7天,最终签下了合资办厂协议。”张爱琳说,“现在我们能生产塑料壳、弹簧片、调火环等5种配件,年产值4500多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

出了工厂大门,走上村里的“振兴大道”,阳光透过法国梧桐的叶隙洒下斑驳光影。“这棵树,我观察了两个星期,生长情况不好,得挂‘点滴’了,先记上,晚上开会时说。”张爱琳再次掏出了笔记本,“创建‘五星’支部有139项工作,每项工作不能有任何瑕疵,虽然去年已经成功摘取‘五星’,但今年仍不能马虎,干这些事能给村民带来幸福感,付出再多努力也值得。”

“有几户村民家门口的路该修了,这次铺成柏油的;老面粉厂的厂房得利用起来,请专业设计人员来打造一个村史馆……”张爱琳介绍了她对于营村的下一步设想,而这也将成为她“五星”手账里的新篇章。

采访手记

采访期间,张爱琳的手机不时响起,有的问医保怎么报销,有的问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无论村民提出什么问题,张爱琳总是会放慢语速,耐心解答,并把相关问题记录下来。

自199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于营村在张爱琳的带领下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敬老爱老先进单位”等。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张爱琳把139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于村庄建设的全过程,为于营村的发展探索了更多的可能,她手中的“五星”手账记录的不仅是工作,还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