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露于涛
贺凤岐家的40亩地,一年只种一季玉米,浇20次水,每亩产量超过2000斤,比当地亩均产量多打200斤。
6月27日,正值仲夏,天高云淡,阳光刺目。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新庙滩村,贺凤岐家的地里,密植的玉米苗挤挤挨挨,挺立的深绿色叶片交织在一起,远看像一床密不透风的毛毯。
拨开“毛毯”,地上有一条条黑色细管,一端连着一根粗壮的软管,另一端沿着玉米行向两边延伸。玉米生长必备的水和肥从这些细管里被一滴滴的精准“投喂”到了每一株玉米苗的根部。
“我们村用上这种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好几年了,都是自家掏钱置办组装的设备。”贺凤岐说。
新庙滩村所在的巴拉素镇有75%的土地都位于风沙草滩区,无霜期短,每年只够种一季玉米;海拔高,日照长,降水稀少,水分蒸发量巨大;地下水位浅,但土质疏松,保水性非常差。
“漫灌浇水时,上面晒着、下面渗着,肥随水走,留给玉米的水肥少,浇多少都不够。”贺凤岐说,喷灌也是一边喷一边蒸发。
近年来,新庙滩村的土地受附近矿井影响,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水越来越难打,滴灌成了村民首选的灌溉方法。
“除了初期投入,现在只需要每年花六七十块钱换一次滴灌管,需要浇水时到地头打开主管阀门,两三个小时就能浇完一次。”贺凤岐说,“别说浇20次水,浇40次水都不在话下。”
省时、省力、省水、省肥,还能让玉米真正的吃饱喝足,每亩多打200斤,尝过滴灌甜头的贺凤岐再也不愿回到漫灌时代了。
距离新庙滩村60公里,小纪汗镇小纪汗村村民这两年刚尝到了滴灌的甜头。
2022年,小纪汗村一共实施漫灌改滴灌项目3641亩,涉及农田灌溉电力补强,配备水泵电机和滴灌设备50套。
“小纪汗村地下水位浅,取水非常方便,所以村民相比新庙滩村村民,对滴灌的要求没有那么迫切,但是知道可以提升单产,群众积极性也很高,田间滴灌管的费用全部由群众自筹,项目推进得很快。”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主任王惠说。
经实测,小纪汗村实施滴灌的地块,部分亩产甚至提升到了2100斤,实现了节水50%、节肥30.5%、节劳50%、节电11%的目标。
未来,榆阳区将在全区实施旱作节水农业36.97万亩,其中18万亩为漫灌改滴灌,4万亩为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
小纪汗村不远处的大纪汗村,已经有4000亩耕地实现了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项目采用以色列耐特费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滴灌技术。它的流量更小,更灵敏,也更精准,能保证滴灌管内的水肥和水压滴出量一致,可以实现24小时随时自动灌溉、远程操作,还可以随时掌握田间土壤温度、湿度数据,以确定灌溉频率和时间。
“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代表着未来可能的一种农业灌溉方向。”王惠说。
对干旱地区来说,水肥利用是突破玉米单产瓶颈的关键,而不断改革、提升灌溉基础设施和技术方法,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今年是启动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作为全国19个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县(区)之一,榆阳区正朝着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