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亮
幼儿园的暑假班放学了,很难得的,去接了一次儿子。
他看到我来接,很高兴,兴奋地咯咯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团卫生纸,跟我说:“爸爸,你猜猜这是啥?”
在这样的场景下,他几乎每次都要“献宝”,不是新发的行李箱,就是新涂的彩笔画,要么,就是老师新发的“勋章”。
我想了想,让他张开嘴:“来,让爸爸看看,是不是牙掉了?”
“咦,爸爸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是我的牙?”
孩子很乖,一边张嘴,一边打开手里的卫生纸,果然是一颗细小的乳牙包裹在里面。
孩子快六岁了,到了要换牙的年龄。前几天孩子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要不就拔牙,要不就买个苹果让他啃,牙就会自己松脱。
小孩子当然会选择后者。所以那几天,一向不爱吃水果的他,一直央求着要买一个大苹果。
但后来我把这事忘了。苹果没买到,牙终究还是自己掉了。
“爸爸,老师说要把牙扔到床底下,将来会长出新牙。”
是呀,牙掉了,怎么给它安置一个好地方,还真的很有讲究。虽然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小时候换牙后,爸爸说要把牙扔到房顶上。
太多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只回忆起当时的一个画面:他穿着那件白色背心,牵着我的小手,轻轻一掷,我的牙就上了平房房顶。
从这一点推断,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季,我掉的,应该是一颗下牙。
而今,他已离我而去。角色转换,我成了爸爸,牵着他素未谋面的孙子。
回去的路上,我紧紧攥着儿子的牙,回忆着往事,思考着这颗牙,究竟该扔到哪儿?
掉了的牙齿,扔到不同的地方,是全世界各地都有的风俗。
压到枕头底下,夜里牙仙会把它取走,第二天会在枕头下发现一块巧克力,这是英国美国的风俗;
埋进土里,再喝一碗为庆祝换牙而做的汤,是伊朗;
把牙丢到屋外,祈求小鸟把它叼走,再带来一颗新牙,这是巴西;
把牙拌在狗食里,盼望象征着守护神的狗把牙吃进肚里,然后再长出强壮的新牙,这是在蒙古;
把牙齿扔向太阳,祈求太阳新赐一颗,这是埃及……
而在我的家乡小城汝州,最正统的传统,应该是下牙扔到房顶上,寓意顺利向上长,上牙扔到床底下或下水道里,寓意顺利向下长,希望新牙长得整齐。
这无关迷信,只是风俗。
但--
该往哪儿扔呀?原来居住的是平房,现在则是几十层的楼房;原来睡的是四条腿的木板床,现在的“席梦思”紧贴地面。恐怕只有老式的平房独院里,才能让上牙到床底、下牙到房顶去。
原来,城市的变化发展,竟让一些风俗习惯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怕甜怕腻不吃月饼汤圆,节目太多不看春节晚会,“叨鸡”“当包”“玩琉璃蛋”“玩星星过月”等儿时游戏,完全被现在的电视、手机所占据,完全碾压。
--当你怀念从前时,说明你老了。
攥着这颗牙,我反复在想,该扔到哪儿呢?
(作者系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文字写作,曾在多家媒体工作,现供职于蟒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