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夏邑黄瓜”图片新闻费用低效益丰销路畅收入稳瓜果香丰收忙既卖虫又得豆图片新闻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临时用地监管抓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激发农业强省内生动力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启动大豆应该这样管虫口抢苗大蒜丰收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3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13

“我是夏邑黄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燕通讯员夏天王国倩

我是夏邑黄瓜,是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自2020年9月18日起,我又有了新名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我核发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并纳入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了这个名号,让我在全国蔬菜市场声名鹊起,身价大增,甚至在某些市场,毫不夸张地说:我不卖完,其他黄瓜都无人问津。

是夏邑这片热土成就了我,是勤劳的夏邑人民成就了我。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我,我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先前,我都是在露地生长。1983年春,夏邑县刘店集乡吴楼村青年吴保生贷款2000元建了个占地0.5亩的“大棚”,把我第一次请进了温度、湿度适宜、土壤肥沃的新环境,在这里,我大展拳脚,提前一个月上市,当年创收5000多元,不仅让我的主人吴保生还上了贷款,还挣了3000多元。

第二年,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勤跟着种了一亩多。他们不亏待我,我也对得起他们,为他们挣来了“真金白银”。

第三年,吴楼村就有10多户建大棚,有的还是向银行贷款建的。为让我健康成长,他们还专门为我聘请了“保健医生”日夜陪护,他们的精心照料换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从此,我成了最受欢迎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直到十年后,该村土地已不适合我生长,他们纷纷把我带到徐马庄、孔祠、刘店等村和车站、北岭、太平等周边乡镇种植。品种也由单一的“长春密刺”更换为716、7-5、8-10等新品种,既抗病、抗虫,又高产,形象好,品质高。亩产由原来的1万多斤,增长到2万多斤,个别地块实现亩产3万斤。

徐马庄村80后青年农民彭艳辉在父亲彭百福的支持下,参加了农广校中专班的培训学习,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彭艳辉种植的20多亩大棚黄瓜,年产60多万斤,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大户,并且还带动周围小伙伴种植黄瓜达1000多亩。

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倒逼菜农把我们送到更远的地方,走向更多人的餐桌。为此,夏邑县组建了黄瓜销售经纪人队伍,仅刘店集乡就有20多个黄瓜交易市场。

位于刘店集乡王庄村的夏邑县康园蔬菜交易中心,就是我们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这里,我们被工人整理、包装、装箱、装车,为防止我们在遥远的路途中变质变坏,经纪人王玉西还为我们请来了冷藏车,有的还加上铺盖和冰块,保证我们到消费者手中还是新鲜的。每到黄瓜上市季节,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黄瓜就有80多吨,最多时可达150多吨。北京、武汉、长沙、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我们的身影。

目前,在夏邑县,我们黄瓜家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万亩左右,并且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黄瓜上市,我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夏邑,为我们服务的人员就有6000余人,年收益超亿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