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仵树大通讯员郭勇睿)“除了感谢还是感谢!”7月6日,临颍县台城镇祁庄村村民祁锋亮和他的两个老乡,冒着酷暑,带着一面写着“一心为农无私奉献”八个大字的锦旗,再次走进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对该院植保所所长、2023年度漯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李世民等农业科学家表达真诚的谢意。
今年3月初,近60岁的祁锋亮通过土地流转,在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承包地种植的100多亩大蒜出现了一种怪病,田中蒜苗一片一片出现矮苗、死苗,多遍打药仍控制不住蔓延趋势。种了30多年大蒜的祁锋亮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顿感束手无策。祁锋亮通过临颍县农技部门找到了李世民及其专家团队,李世民深入田间“把脉问诊”,查出蒜地怪病不是病而是虫害,在其精心指导下根治了红蜘蛛虫害,枯萎的蒜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曾在3月10日一版以《虫口抢苗记》为题予以报道)。
“今年,我种的大蒜亩产平均在4000斤以上,晾干后有2700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我种的200亩大蒜总产量230多吨,除了留足种蒜至少也能收入200万元。要不是李所长的及时指导,后果不堪设想。”憨厚朴实的祁锋亮将锦旗送到李世民手里,高兴而又激动地说。
一同来的宋岗村村民闫红耀谈起第一年种植大蒜的感受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我跟着亮哥试种了20亩,也沾了大光,净收入也有个10来万元。”与祁锋亮同村的祁自友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我也种了20亩,虽然价格低一点儿,收入也很可观……”三个人回忆着当时发生虫害的情形,情不自禁地算着收入账,报喜似的向李世民等人分享着喜悦心情。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农科院就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帮农民致富的。”听着他们大蒜大获丰收的喜讯,李世民等人也倍感高兴,并关切地询问他们收了大蒜后种植的玉米现在长势咋样?当得知他们目前种植的玉米长势好但就是草多时,李世民当即协调40瓶约为20亩地使用量的除草剂赠送给他们,并认真向他们讲解了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祁锋亮接过赠送的除草剂更是喜不自禁,再次向李世民等人表示感谢:“你们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