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平彭世繁
仲夏时节的一个傍晚,风清气爽,笔者坐着观光旅游车穿梭在革命老区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的万亩桃园中,只见白里透红的桃子挂满枝头,前来运输桃子的车辆络绎不绝。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东亮笑着说:“仅今天一天,我就卖了200箱桃子,收入1万元。”
作为周口市唯一一个全域革命老区县,西华县如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7月10日,西华县委书记田林就此接受了采访。
“万亩桃园已经成为西华发展特色种植的一张新名片。”田林介绍说,西华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裴庄也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普遍采用麦豆连作的耕作方式,麦茬豆、豆茬麦,农业效益差、村民收入低。但村民们大胆尝试,揣摩透了“一亩园、十亩田”的道理,主动栽种桃树,卖桃收入可观,带动周边村也纷纷栽种桃树,如今桃树种植面积已超万亩。
“在实践中,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结合起来,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名优特精’农业产业品牌。”田林介绍说,桃树种植从裴庄村辐射到黄桥乡,又从黄桥乡辐射到全县,发展成为万亩桃园,并最终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
田林说,发展桃产业,首先要引导群众种好桃树。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农民引进优良桃树品种、提高桃树管理水平、解决桃子销售问题,有效提升了当地桃子的品质、产量和效益,巩固提高了万亩桃园的经济成效。
在具体的实施中,西华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蜜桃、油桃、蟠桃品种,免费发放桃树苗31万余株,使当地桃树完成更新换代,如今当地已有79个优质桃树品种;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深圳大学对接,投资695万元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实时掌握万亩桃园的土壤墒情、桃树生长等情况,并可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操作管理,让桃树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多次举办桃树管理培训班,向群众传授授粉、疏果等技术,提高桃子的产量和品质;利用项目资金引进豆粕肥,改施化肥为施豆粕肥,使桃子的糖度大幅提高……
通过多措并举,西华县桃树品种越来越多、桃子的品质越来越好,万亩桃园的成熟期也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6个月,优质品种桃子由原来的“按斤卖”到现在的“论个卖”,亩效益由4000元增加到了8000元,正在向两万元迈进。现在,西华县桃树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1万亩,年产值上亿元,成为西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依托万亩桃园,西华县已连续举办了19届桃花节,形成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赏桃艺品的文旅产业。”田林说。
“如今的裴庄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田林介绍说,位于万亩桃园腹地的裴庄村,村民富、村貌美。村里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道路、游园,安装路灯,绘制墙体画,建起了农家乐,安装了体育设施等,打造出桃源广场、街景花园、梦幻景观灯、特色产品展区、儿童娱乐区等系列景点。全村呈现出村容美、村风淳、村民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田林表示,西华县要以万亩桃园,带动各乡镇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和小杂果,培育黄桥乡桃子、东王营乡葡萄、西夏镇黄金梨、艾岗乡小辣椒、西夏镇小香瓜等一批叫得响的“名优特精”农业产业品牌,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加快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