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桃文化”赋能“桃经济”调研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调研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跨越时空的追寻彪炳史册的记忆捐赠红色书籍  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湖光山色映民宿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3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13

跨越时空的追寻彪炳史册的记忆

--周口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调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周口市革命老区是一片底色浓重的红色沃土,也是革命老区大市,全市有9个县(市、区)、99个乡镇、2500多个行政村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留下先辈们南征北战的足迹、金戈铁马的故事、彪炳史册的功绩。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周口多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相继成立了豫东特委和水东地委,组织根据地人民开展抗日救亡、参军参战、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周口市革命老区现有红色场馆(园)19个、红色遗址(旧址)37处、红色人物70多人,其中,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该基地被中国老促会、河南省老促会和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周口市革命老区干群十分敬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除政府出资建立大型纪念馆外,不少有识之士自发筹资为革命烈士树碑立传,建立纪念馆。太康县杨庙乡三官庙村的王锦敬,是“一门六烈士”的后代,他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在烈士墓前建成了三官庙革命纪念馆。新四军《拂晓报》原主编姜鸿起的后人,自筹资金数百万元,在英雄故里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建成了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扶沟县柴岗乡塔湾村是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十八位烈士的长眠之地,该村群众三次自发捐款100多万元,对烈士纪念园进行整修并建立了纪念馆。西华县奉母镇广大干群筹资,在岗张村建成了周口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周口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影响巨大。每逢开展重要教育活动,或是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前往纪念馆参观学习和到烈士陵园拜谒革命先烈的广大党员、干群等络绎不绝,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红色资源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注入了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是鼓舞和激励后人踏上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周口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大力加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周口市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出多门,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开发建设与保护利用。二是资金不足,许多场馆建设和遗址旧址保护,都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三是宣传不力,教育滞后,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基层干部都不知道周口市有很多地方都是革命老区。四是管理落后,内容陈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红色教育发展的需要。

针对周口市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厘清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隶属关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全市各级财政每年要下拨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建设、管理的专项资金。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革命遗址的开发和建设,增强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的发展活力;各级应加强对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的宣传,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讲解员的选拔、培训和使用,不断提高对红色场馆的解说质量;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禁无规划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

(周口市老促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