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精品磨“鉴”中原便民出实招跑出新速度蹚出“心”路子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4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21

对标精品磨“鉴”中原

--《河南年鉴》坚持“两个结合”推进国家精品创建工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立足河南实际,将“两个结合”重要思想贯穿于全省年鉴事业发展整体布局,全力推进国家精品年鉴创建工作。目前,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河南年鉴》精品年鉴创建工作已经进入修改完善阶段。本期结合《河南年鉴(2023)》编纂实际和专家建议,对年鉴编纂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列举实例并进行探讨、交流,借鉴其优长,改善其不足,以期为全省精品年鉴创建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有效提升年鉴编纂质量。

年鉴政治部类编纂重点

政治性是年鉴编纂的根本属性,编写好政治部类年鉴是全国精品年鉴创建的根本要求,也是忠实记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南实践的历史要求。

举旗定向,注重彰显政治性

坚持年鉴编纂的政治性。年鉴篇目设计和内容选材均要体现出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成就,全部内容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文稿在政治立场、政治逻辑、政治判断和政治效果等方面正确无误。此外,还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防止发生任何失密泄密现象。

坚持真实性、科学性。要求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此外,年鉴编纂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最新政策要求,熟练掌握中指组印发的关于年鉴编纂的“两个规定”,严格予以落实。

紧扣工作,注重突出主要职能

年鉴编纂首先应通过查机构的“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明确各承办单位的法定职能职责,进而根据其主要职能联系撰稿人员科学设置类目、分目、条目。

《河南年鉴》2023卷政治部类的框架设计初稿中,存在由于对各部门职能不清导致主要内容缺失的情况。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年鉴政治部类内容应注重突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体现年度重大决策。例如,省人大应按综述、重要会议、人大立法、人大监督、决议决定、代表工作等设置类目;省政协应按综述、重要会议、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提案工作、文史资料、海外联谊、专委会工作等设置类目;省纪委监委应按综述(含重要会议、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廉政教育、案件查处、突出问题整治、巡视(巡察)工作等设置类目。

归类得当,注重体现中心工作

年鉴政治部类应各从其类体现中心工作。可按照实际社会分工为主参考科学分类法分类,应避免单纯按照部门分类,将各项工作按不同部门进行简单罗列排放。

根据专家建议,《河南年鉴》2023卷政治部类省委综述中属于各领域业务的条目和会议条目,应按内容性质分别归入文化、科技、应急管理、宣传等各部类。例如,原在省委综述分目设置的“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条目应归入“应急管理”类目,“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会议”条目应归入“生态环保”类目。而“应急管理”应该设为类目,从政府类目中单列出来,置于社会生活类目之后,政府部类中的“综合政务”和“驻京工作”等内视性分目应删除。

标题准确规范,突出内容特色

年鉴政治部类的分目(条目)标题要准确规范,能够精准涵盖下属内容,并尽量使用名词性词组,或采用主谓结构词组,便于检索。按照所记述内容,专家建议:“组织建设”应改为“组织工作”,“网络信息安全”应改为“网络信息工作”,“党校教育”应改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政法综治”修改为“政法委和综治”。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七研究处郭朝杰)

年鉴经济部类编纂重点

年鉴经济部类是地方综合年鉴所有部类中体量相对较大、分量较重的部类,做好年鉴经济部类的编纂工作,对精品年鉴打造意义重大。结合专家建议和《河南年鉴》2023卷编纂实际,总结出经济部类编纂要点。

框架设计要科学、全面

年度重点要突出。编纂人员可以从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上年度工作记述重点。比如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22年经济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加快培育新兴动能”“重点领域改革”“拓展开放合作领域”等,可以将其作为《河南年鉴》2023卷经济部类类目设置的重要参考。

门类设置要全面。比如,经济部类注意不应缺失“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内容;建筑业由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等组成,分目设置应相符合;而在“商贸服务业”类目下宜设置“会展业”分目。

隶属关系要清晰。比如金融业类目下的金融监管分目应调整到经济管理类目下,编排在财政和税务分目后;“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可以和建筑业并列。条目在归类方面,要科学合理。比如,经济管理类目的物价管理分目下“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价格”两个条目,专家建议归入“社会生活”类目“收入与消费”分目。

排序要合理。比如“开放型经济”类目应移至“经济管理”类目后,“商贸服务业”类目应移至“建筑业”类目后。

条目设置要保持相对平衡。常规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数量比例要适当。

表格要随文走。表格如果找不到对应的条目或者文字,可收录在“统计资料”类目,或者各部类的“综述”类目、“概况”条目之后。

内容记述要翔实、准确

资料挖掘应深入。比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分目下,概况中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创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整、监管平台建设、债务化解等内容可以深入挖掘形成条目。

内容记述要准确。比如“开发区建设”所收录的主要内容应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无需记述所有园区内容。

条目标题要规范准确。比如“经济运行管理”可改为“经济运行监测”;民航分目下,“产业聚集效应增强”条目名称可改为“航空产业发展”。而动宾词组的“培育新兴动能”可改为主谓词组“新兴动能培育”。

避免交叉重复。比如经济管理类目下,“宏观经济管理”分目与类目名有重复,可改为“宏观经济调控”。此外,还应处理好按行业分类与突出特色的关系。

避免内视性条目。应以行业视角从各部门主要职能角度选材,避免部门视角,比如“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等部门内部信息条目一般不予记述或集中记述。

问题成因和建议

经济部类编纂问题主要成因:一是未按照科学分工和经济学概念进行分类,二是经济特色不够突出,三是资料征集渠道不畅。对此,年鉴编纂者要深入学习科学分类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科学设置框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突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创新做法;大力拓宽组稿渠道,加大对协会、企业、统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官媒、官网等的组稿力度。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七研究处王颖)

编纂精品年鉴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河南各级地方综合年鉴以紧跟时代步伐、勇担历史责任的家国情怀,对综合年鉴如何记录乡村振兴做出深入思考,并开展广泛实践。比如《河南年鉴(2022)》增设“乡村振兴”类目加以专门记述;《洛阳年鉴(2022)》等市级综合年鉴,都在农业类目下对乡村振兴进行分目级别的记述;《汝州年鉴(2022)》等县级综合年鉴均制作“乡村振兴”专题彩页,置于卷首集中展示……虽亮点纷呈,但总体来看仍需重视三个方面。

要科学准确记述

从乡村振兴的记述方式上,主要有散见于各个类目分散记述、作为农业类目的分目记述和独立类目集中记述三种形式。其中,散于各个类目分散记述过于粗放,加大信息索取时间成本;农业类目的分目虽然突出乡村振兴与农业的关系,但削弱了对其他领域乡村振兴成果的记述。建议设置乡村振兴独立类目集中记述,并放在城市建设类目之后。

要全面收录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乡村振兴共涉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九大领域33项具体事务。编纂综合年鉴时,乡村振兴的内容需要据此展开记述,旨在把蕴藏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的历史智慧真正总结记述出来,可资借鉴。

要凸显乡村特色

从调研情况来看,个别综合年鉴记述乡村振兴未能从“存史、资政、育人”的高度思考乡村振兴的年鉴定位,未能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来谋篇布局,未能将农业、住建、水利、文化、交通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情况展现出来,未能分门别类记述清楚当地乡村发展的优势和短板,致使综合年鉴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大打折扣。综合年鉴要从服务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全方位展示好乡村的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为乡村振兴贡献方志力量。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七研究处马俊明)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