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闽商闯西峡为何“风景这边独好”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建“五星”支部建设和美乡村水利部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抓好秋田管理措施落实 扎实推进秋粮单产提升央企省企走进中原农谷河南再添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3年我省中职教育招生启动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4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24

八千闽商闯西峡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封德刘剑飞王玉贵

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

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地带的西峡县,历史上既为交通要塞、水运码头,又有商贾云集、百货流通。在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伏牛山腹地,自古就有着尊商亲商护商的优良传统,今日的西峡正在用责任和担当延续历史传统,续写着新时代辉煌。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豫鄂陕香菇汇”大市场内的西峡县利得加食品有限公司,新上马的香菇分拣线上,一朵朵香菇在传送带上欢快地跳跃。“我们新投产的2条自动化分装生产线,可生产17个品种的香菇产品,为一线城市的大润发、京东商城、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供货,年加工干香菇80万吨,产值7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该公司董事长、福建籍客商吴明玉说。

据吴明玉介绍,像他一样长年定居在西峡县投资兴业的福建籍客商达8000多人,香菇生产销售旺季超过万人!一个没有交通、信息、物流和资源优势的内陆深山县,缘何能吸引千里之外的沿海客商在这里扎堆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西峡,循着他们的奋斗足迹,揭秘他们在西峡的创业密码。

一朵香菇引来闽商创业

走进位于西峡县城西15公里的丁河镇香菇市场,提起福建人陈秀辉,可谓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28个年头。

1995年10月,时年29岁的陈秀辉追随“南菇北移”的脚步,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来到地处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开启了异乡创业的奋斗历程。

20世纪80年代,古田县的袋料香菇和银耳种植已成规模。陈秀辉靠种植袋料香菇成了当地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秀辉得知西峡县有大量的椴木香菇,就带着30万元现金,和姐夫蒋炳区、弟弟余新焰来到西峡,在原陈阳乡供销社设点收购椴木香菇。“那时候,陈阳的椴木香菇很多,每两天我们就能收购一车,一年下来能收到100万斤,这比发现了大金矿还让人高兴。”提及当年的情景,陈秀辉记忆犹新。

1998年春,西峡县进行香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袋料香菇生产。产业大“换血”,导致一系列“排异”反应。一时间,种植规模膨胀,大量香菇积压,造成菇农收入降低。陈秀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他很快发现香菇烘干设备缺乏、技术落后是导致问题的症结。他立即从老家联系了200台烘干设备和300多名技术能手,手把手教群众袋料香菇烘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干菇品质。同时,他还大量收购香菇,进行初加工和包装,将西峡香菇出口到香港、东南亚等地。犹如一缕春风,吹皱一江春水,陈秀辉的关键一招,不仅一下子打通了市场,还拯救了一个产业。

今年54岁的冯伟忠是陈阳村最早认识陈秀辉的人,当时陈秀辉设点收购香菇的供销社就在冯伟忠家对面,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好邻居。“陈秀辉这个人很能吃苦,寒冬腊月里,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炕香菇到凌晨2点多,他这种吃苦精神让我很佩服!”冯伟忠回忆道。在陈秀辉的带领下,冯伟忠等一大批当地菇农也先后加入香菇收购的行列,逐渐成长为发展香菇产业的致富带头人。

丁河镇秧地村袁营组的袁文献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长期相处中,他和陈秀辉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件事让袁文献记忆犹新。1998年5月,一位外地客商把陈阳及周边几个村群众的香菇收购后,携货失踪,欠下50万元的货款杳无音信。陈秀辉得知后,出面协调,帮助菇农讨要到部分欠款,自己补齐了缺口部分。“陈阳的父老乡亲是我的衣食父母,这些钱是他们的血汗钱,我不能看着他们遭受损失。”陈秀辉说。从那以后,陈秀辉在陈阳村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28年来,陈秀辉也是西峡县群众依靠香菇富起来的见证者。“以前我进村收香菇,很多地方路都不通,群众房子破旧,如今公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小洋楼,西峡变化真是大呀!”陈秀辉感叹说。

从青春小伙到年近花甲,陈秀辉早已将西峡视为第二故乡,不仅在西峡买房定居,亲属也都在西峡发展。他的大儿子陈鑫如今是西峡县天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大孙子陈旺在西峡县城上学,他的父母和5个姐弟都在西峡创业。如今,他仍然在食用菌领域耕耘,在丁河镇建设中药材基地,利用山茱萸、杜仲、金银花等作为培养基种植银耳,生产的银耳制品出口东南亚、台湾等地,带动了当地40多名农民就业,2022年企业产值达1.1亿元。陈秀辉打算继续扩大规模,目前已在丁河镇宣沟村投资8000万元,实施二期项目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科技范儿”十足的银耳生产加工企业将拔地而起,成为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陈秀辉在西峡经历了十任县委书记。回首过往,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每届县领导对外来客商的尊重和关怀,对香菇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项目签约到征地拆迁、从厂房建设到投入生产、从产品销售到开拓市场,县委、县政府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轻松上阵,没有后顾之忧,我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陈秀辉信心十足。

淳朴民风成就千里姻缘

打开包装,一股银耳独有的香味扑鼻而来,舀上一勺送入口中,绵软爽滑,沁人心脾。这就是西峡县福建商会秘书长陈惠娟创办的企业生产的银耳羹。

陈惠娟是陈秀辉的古田县老乡,到西峡打拼已有整整22年,她也从一个青春时尚的妙龄少女,变成了成熟干练的西峡“媳妇”。

2001年3月,19岁的陈惠娟受公司委派到西峡县收购香菇,看到西峡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她辞去福建的工作,在西峡开办了香菇出口贸易公司,专门从事香菇收购加工出口业务。也就是在这一年,她遇见了西峡县阳城镇牛王村青年贾晓东,因菇结缘,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终成眷属。“其实当时家人在福建老家给我介绍了一个男朋友,但我和晓东有着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我觉得他更值得我托付终身,我相信我在西峡的事业会越做越大!”陈惠娟说。

2019年,陈惠娟在阳城镇投资成立了西峡县佰城安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引进银耳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开发出银耳羹、银耳露、银耳酱等20多种有机食品,产销两旺。短短几年,陈惠娟已经成为闽商队伍中的“佼佼者”。“今年我与西峡县福建商会计划联合投资3亿元,在阳城创办闽商产业园,建设集银耳种植和食用菌多菌类深加工、观光旅游、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运用福建商会的平台,让更多福建客商扎根西峡,这也算是做一点西峡媳妇应该做的事情。”陈惠娟笑着说。

无独有偶。在西峡县,丁河镇陈阳村程雪荣与黄家威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黄家威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人。从他记事起,他的父母都在西峡做香菇生意,1995年,五岁的黄家威随父母来到西峡县陈阳村。2019年,黄家威和当地姑娘程雪荣喜结连理。结婚后,黄家威子承父业,在集镇开办了香菇购销门市,将香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程雪荣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还抽空帮丈夫打理生意,两人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小两口”。“她聪敏贤惠,吃苦耐劳,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能娶到这样的西峡姑娘是我的福气!”黄家威对妻子赞不绝口。

一朵香菇为媒,两地青年联姻。在西峡县,香菇已不仅仅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还是两地年轻人共同追求的事业。

优良环境筑就百亿产业

走进位于西峡县重阳镇工业园的兴永盛烘干设备有限公司车间,焊花飞溅,机声隆隆,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这家由西峡县福建商会副会长陆立强投资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为全镇工业企业中的“翘楚”。

2002年,有着十多年香菇烘干设备生产经历的陆立强,看到西峡烘干设备市场需求旺盛,从杭州来到重阳镇,从事烘干设备生产制造。从当初的只有一间房子、一台电焊机的小作坊,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已成为占地13亩、年产各类烘干设备10000多台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陕西、山西、江苏等地,甚至还出口到了日本。如今,陆立强已经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开办了两家烘干设备分公司。“我们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从征地、资金、招工、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兴永盛烘干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烘干设备极大地保障了重阳镇乃至西峡县的香菇产业发展,填补了产业链上的空白。”重阳镇党委书记马国锋说。

风从东南来,龙乡化甘霖。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福建客商干事创业的良田沃土,历届西峡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届接着一届干,当好政策宣传员、企业服务员、党建指导员,甘做企业“金牌店小二”,筑巢引凤,放水养鱼,为前来投资兴业的外地客商提供了广阔宽松的发展平台。近年来,该县积极弘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把“万人助万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周一项目例会、每周五“企业接待日”、每月16日“企业服务日”等制度,营造“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全县513名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联783家“四上”企业和小微企业,实施精准服务,跟踪问效,给政策,强服务,优环境,着力打造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创业热土。通过以商招商,以情留商,闽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10月,西峡县跻身首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行列。

除了西峡县福建商会秘书长,陈惠娟还有一个身份--西峡县政协委员。自2016年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以来,她每年都会深入闽企进行走访调研,用外地客商的眼光审视西峡经济发展,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耀,作为一个外地客商,能够为西峡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我感到很光荣,我一定会履职尽责,积极为西峡发展建言献策。”

“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关怀,社会上受尊重,法律上受保护”,是西峡县对企业家的庄严承诺。该县组织开展星级纳税人、星级企业评选活动,给予企业家相应的政治待遇,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实施重奖,累计奖励达4亿多元,同时主动吸纳企业家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优先推荐功勋企业家当选“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

在西峡县五里桥镇葛营社区,一座三层小楼显得典雅别致,“西峡县福建商会”的招牌引人注目。商会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成为一家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社会组织。自2019年6月13日成立后,这里就成了福建籍客商在西峡创业发展的“大本营”,不仅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力量,也架起了企业家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目前,商会共有会员企业97家,拥有香菇保鲜库230多座,年加工出口鲜菇30万吨、干菇4万吨,有干菇加工销售和出口企业100多家,带动3000余人就业,2022年闽商企业纳税额达7520万元,已经成为服务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多年来,福建客商已经融入西峡,他们依托香菇产业,完成财富积累后,实施新的产业布局,开启跨界发展模式,目光投向物流运输、珠宝首饰、电子商务、酒店餐饮等三产服务业,不断扩大事业版图,续写创业故事。在创造了创业奇迹的同时,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光彩事业,反哺社会。“闽字号”公益品牌,好评如潮。“这些年,县里给了我们商会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享受到了高效贴心的服务,在这里我们积累了财富、创造了社会价值,西峡越来越成为闽商创新创业的福地,我们将继续扎根西峡,把事业做大做强,回报49万西峡人民的支持与厚爱!”西峡县政协委员、福建商会会长周荣义说出了8000名闽商的心里话。

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福建客商用拼搏奋进、博爱奉献、务实重干,诠释着“爱拼会赢、感恩奉献、海纳百川”的闽商精神,不仅在西峡大地留下了鲜明的奋斗足迹,也印证了西峡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西峡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服务做到极致,把方便留给企业,拿出真招实策,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副中心城市贡献西峡力量!”西峡县委书记、县长马俊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