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崔新娟
侯永生是个老农民,也是个新农民。
说老,不是指他年龄大,70后的他已经从事农资植保服务30余年,堪称种田的老把式;说新,是说他不仅会种地,而且“慧”种地。
侯永生是温县黄河街道张庄人,作为永生植保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直接经营耕地2万亩,并为周边千百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植保服务,“我们通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每年完成作业服务面积超70万亩,累计为农民分红近千万元。”
这个新型职业农民,还培训了很多高素质农民。侯永生通过“空中课堂”“田间教室”“驻点服务”等方式培训农民7万余人次,仅他的合作社中就有常年服务于农技培训的高素质农民26人。
近年来,温县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逐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对高素质农民开展技能评价考核颁证,探索出一条集教育培训、跟踪服务、产业发展、金融信贷、社会保障于一体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特色之路。截至目前,温县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527名。其中,技能服务型855人,专业生产型1045人,经营管理型1170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457人。
那么,温县是如何培育、管理、服务高素质农民,发挥其示范带动
作用的?
扩大培育生源
带动更多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温县充分发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势,把企业基地内种植大户、务工群众纳入招生范围,围绕粮食高产、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等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此外,利用种子协会、怀药协会、农药协会等平台,通过协会对成员企业、基地群众开展专业技能型培训;同时,借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对高素质农民开展技能评价考核颁证工作等,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认定、培育、管理、服务机制。
温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桑卫江说:“通过对高素质农民给予教育培训、创业扶持、金融支持等激励政策,让有热情、有意愿的农民有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创新培育形式
擦亮农广校“育才强农”品牌
“靶向式”选课、“开放式”授课、“互动式”评课……近日举行的2023年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术培训班,让学员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张羌街道马庄村马晓庆说,此次授课的讲师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明军、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李新伟、温县四大怀药荣誉会长马红峰、温县农科所专家刘永康等,采取集中授课、经验传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跟踪服务等形式开展四大怀药种植和炮制技艺培训,让大家受益匪浅。
近年来,温县农广校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线上线下不断丰富拓宽培育渠道,以育才服务“组合拳”助推高素质农民成长,锻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
该县聚焦能力提升,创建2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综合示范基地、2个省级农民田间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围绕优势产业,打造生产示范基地14个,让群众学有典型,干有模板。
坚持示范引领
形成人才兴业、产业富农机制
“从播种到收获,平安种业公司给我们提供种子、肥料、设备等一条龙服务。平时还经常组织科研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组织我们学习种田的新技术,让我一季至少多收入上万元。”温县祥云镇喜合村种植大户姚延峰说。
该县平安种业公司总经理吕庆丰是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校长。近年来,他致力于新型经营主体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积极推进小麦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先后培育高素质农民近2000人、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2个,10余个种地大户为该公司繁育小麦种子。
近年来,温县组建了乡土专家服务团、完善了农业职业技能与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示范作用,带动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发展,此外,还主动对接金融部门利用惠农e贷产品平台等,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要着眼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更要帮助他们开拓视野、转变理念、对接市场、抱团发展。”焦作市政协副主席、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温县将继续在培育服务、创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让农村成为机遇迸发的福地,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