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张鸿雨
高大的香樟、笔直的法桐、红色的月季,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洁白干净的墙壁、精心描绘的墙画、平坦的沥青路面……8月10日,初秋之时,全国文明村、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村北头东西路南侧,有一户门柱上挂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最美道德模范”牌匾的人家,大门虚掩着,一名妇女正在院内为老人修剪手指甲。老人鹤发童颜,满面笑容。“俺儿媳妇可好了,比闺女儿子待我都亲,她进门25年了,从不惹我生气,天天饭端到床前,一年四季给我买衣服。”今年86岁的杜山明笑着说。
离开杜山明家,沿着该村南北主干道南行,路西一户东山墙上的“乡村光荣榜”分外醒目,上面展示了“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十多张彩色大幅照片。“把好人展览出去,把好事宣传出去,将榜样力量传递下去。”陪同采访的冢头镇妇联主席王改锋说。
“家家门前花红柳绿,户户用天然气,城里人来了都羡慕。我们每天就像生活在花园里,如今的花园村名副其实。”正在散步的村民李雪自豪地说。
花园村辖大花园、小花园和杜渡口3个自然村,现在三村已融为一体。而在多年前,该村是土坯房、小瓦屋,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难出行。
退伍回来的李国彬1995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见多识广的他带领村民外出学习,种植了400亩韭菜和辣椒,亩产值达6000余元,花园村实打实地赚到了第一桶金。
“种蔬菜是不错,但一遇到下雨,我们就得帮客户推车,多次被笑话奚落。后来我们发动群众修路,从1994年到1998年,我们实现了从礓石路、矿渣路到水泥路的三级跳,蔬菜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500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摩托车、彩电、冰箱等在2000年已普及。”谈及过去,李国彬一脸自豪。
1999年,村民纷纷表示想翻新房子。为了让村庄更美观、更宜居,该村决定统一规划建二层楼房,并配套建设下水道、化粪池,预留自来水、天然气管道。“当时想都不敢想,我们村竟然在全县第一个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干净又方便。”72岁的村民李富春说。
顺着村东西主路西行出村,田地里一座座蔬菜大棚矗立,十分壮观。“这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蔬菜、瓜果四季不断,我们是绿色订单种植,市区的货车天天来拉,村集体年年有收入,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现在我们从不向政府要钱,修路、栽树、种花、路灯管护……所有收入都用在了民生方面。”花园村妇联主席王桂萍说。
蔬菜大棚南面是该村于2022年投入运营的嘟嘟牛亲子农庄,占地260余亩,是集农业种植、特色餐饮、体验式动物园区、亲子互动项目、研学基地、生产性景观等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我和姐姐喂了奶牛吃草,还摸了梅花鹿的肚子,很开心。”来自郑州市的小朋友李川铭说。
“近年来,我们不间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五美家庭示范户’‘星级文明户’评选,有奖品有奖金,大家明争暗赛,现在村民团结、邻里和气、夫妻和睦、婆媳同心,相信花园村的明天会更好。”李国彬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