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
初秋,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一片绿油油的大豆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拨弄茎秆枝叶,边查看品种展示边询问科研进度,作为陪同人员之一,获嘉县种子服务站站长张国际听得仔细、答得认真。
8月17日,是第十一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举办的第3天,大豆新品种展示基地现场会来到获嘉县。全国各地“豆界大咖”齐聚,全程参与现场会筹备,张国际忙碌但更兴奋:“搭上中原农谷建设的‘快车’,获嘉大豆的潜力再次被挖掘,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
作为中原农谷“一核三区”西区,这两年,获嘉县瞄准“大豆、小麦良种繁育”的功能定位,全县在大豆新品种展示、大豆高产创建和大面积生产单产提升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获嘉这片沃土上,大豆茁壮成长,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去年,获嘉县参加了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以亩产分别为310.3公斤和339.12公斤,再创全国大豆百亩以上连片实收高产新纪录和全省2022年度大豆高产新纪录。同年又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
300多公斤的单产是什么概念?“去年我省大豆平均亩产155公斤,全国平均亩产132公斤,获嘉大豆是全国平均产量的二倍多。”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卢为国解释道。
高产的秘诀:获嘉县选择了高产的大豆品种,而且已经总结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大豆大面积种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眼下,我们正为农户‘量身定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案。”地头“把脉问诊”,为获嘉农户传授新的种植经验,张国际是冲在最前线的专家之一。
“农谷‘飞来’后,河南省农科院、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等专家的助力,更让我们‘如虎添翼’。”张国际告诉记者,获嘉县成立了技术专班,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权威专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经探索出一套以防虫为主线的大豆“症青”综合防控技术和一套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全程营养调控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大豆苗不齐、苗不匀、苗小苗弱、鼓粒期氮素营养不足等问题。
良种配良法,也给获嘉的大豆田带来了更高的繁殖系数。“种子田的单产越高,繁殖系数就越高,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增长也就越快,更多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就愿意来获嘉制种、繁种。”张国际告诉记者,县里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大豆小面积攻关田1个、面积12亩,目标产量每亩35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百亩方2个,力争每亩产量突破33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