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焦萌姬冠鹏
你印象中的乡村是什么样?良田沃野?或是瓜果飘香?牛羊成群?如今的叶县,田园魅力可远不止这些。
9月10日,记者走进叶县南部山区旅游1号公路旁的辛店镇桐树庄村、保安镇杨令庄村、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感受乡村游带来的不同的田园牧歌。
桐树庄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地,踏上这片充满红色印记的土地,处处彰显着“红色”气息:高大的纪念碑端庄肃穆、红色壁画“铺”满墙体、粗壮的“井岗翠竹”直立挺拔……
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以康养示范村打造为标杆,桐树庄村开辟出一条集红色教育、竹林妙景、特色餐饮、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从“红绿融合”到“红绿生金”,探索出了一条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
“村东南的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就要动工了,‘一鸣书居’等4家高端民宿项目也将全面启动,到时候,不管是接待能力,还是旅游收入都将是质的跨越。”谈及村庄的发展,桐树庄村党支部委员张晓敏感触颇深,“村里还依托毛竹种植,规划建设毛竹工艺品加工厂,预计年底建成后,能吸纳就业100余人。”
与桐树庄村发展思路不同,保安镇杨令庄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引入第三方旅游公司,打响“生态休闲游富民牌”。
随着马头山景区、楚长城文化遗址公园、楚文化风味小吃街等文旅项目相继落地,该村年均游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以上,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50万元。
近年来,看到家乡旅游开发带来的变化,村民们纷纷回到家乡,或在景区务工,或投资小的游玩项目。54岁村民李金圈投资170余万元,在马头山景区旁的小水库边建起了马头山湖边露营基地,里边设置了步步惊心桥、空中自行车、亲子乐园等游玩项目,每年营业收入20余万元。
“以前在福建泉州务工,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在家门口谋生活。”在马头山景区七彩水滑项目附近同丈夫一起卖“慧姐杂串”的曹大慧说。
回忆起2020年马头山景区开业时的场景,杨令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同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从保安镇柳庄村到我们村,两三公里的路上到处都是自驾游车辆,景区一天接待了上万人,有的村民只卖炸串就卖了2000多元。”
利用村集体收入,该村也实现了村民医疗保险、居民全能保和自来水全免费,每年为村民代缴的各类费用就有70多万元。
如果说,桐树庄村下好“红色根脉”棋、杨令庄村打响“旅游惠民”牌,那么,坐落于燕山湖畔的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则是因地制宜探索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繁华都市里的“诗和远方”。
夕阳西下,保安镇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星星点点的灯光似乎点亮了夜空,也点燃了燕山湖岸边的“露营经济”。
47岁的小杨庄村村民肖云正在打扫营地卫生。“不论早上或者傍晚,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与燕山水库交汇交融,景色很美。现在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2500元工资,很知足。”提起现在的生活,肖云言语之间难掩笑意。
“今年到目前为止接待游客量10多万人次,营业额近千万元,从最初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定位到现在的‘吃住游’一体化发展,我们算是成功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客服经理刘冰介绍,“随着游客增多,原有200人的用工人数已满足不了需求,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用工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