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相瑞黄红立赵博于涛李梦露赵家卉
欲问乡村振兴事,请君踏看河洛地。
9月4日至8日,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的近百名记者来到洛阳,进行连续5天持续深入的调研采访,实地踏看河洛大地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开展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有什么意义?大家对洛阳乡村振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洛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报记者对相关领导和媒体记者进行了采访。
指方向
记者: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是什么?开展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有什么意义?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
张百新:广大“三农”新闻工作者既是专业的“三农”工作者,也是重要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身兼两任、肩挑重责,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职责使命,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出新境界、练就真功夫、走出新路子、干出新作为,发挥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为“三农”事业提供强大舆论支持、贡献“三农”新闻力量。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做好“三农”宣传报道的根本所在。二是厚植爱农情怀,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做好“三农”宣传报道的基本立场。三是深耕“三农”领域,练就兴农本领,这是做好“三农”宣传报道的重要路径。四是把握“三农”脉搏,坚持守正创新,这是做好“三农”宣传报道的时代方向。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会长何兰生:思想是行动的指引。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业务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才能在“三农”新闻实践中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看舆论,才能积极引导好“三农”舆论。只有领会吃透党和国家“三农”政策方针的精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涉农媒体队伍,才能在新闻实践中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大局,才能把“三农”好声音传递到广袤乡村、传递给千家万户。只有紧跟时代脉搏和“三农”发展步伐,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体现媒体担当,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
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
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三农”向好,全局才能主动。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振兴,发展才有底气。启动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旨在与全国媒体同仁一道,从古都洛阳出发,进一步锤炼深入一线的“脚力”、洞察社会的“眼力”、深度思考的“脑力”和内容生产的“笔力”,提升我们的政治高度、专业深度、新闻锐度,凸显农业强国的媒体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说体会
记者:连续5天的调研采访,对洛阳乡村振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余向东:
我感觉洛阳的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百业振兴,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在推行的乡里中心建设、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让整个大洛阳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加快。大家纷纷表示,活动结束以后,回去继续宣传好洛阳的乡村振兴,把洛阳乡村振兴方面好的典型经验带回去,传播到全国各地。
四川农村日报社长、总编辑李延林:百
名记者走进洛阳看乡村振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洛阳在乡村振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规划先行,而且这种规划还是科学的规划。另外,还有几个亮点就是市场化的运行、项目化的管理、智能化的运营,在科学规划先行的情况下,很多工作实施是精准的、有效的。
吉林农村报社长隋二龙:采访团一行
从宜阳到伊川,看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我觉得应该用四句话来表述,那就是--不经雕琢的自然之美、不拘一格的规划打造、不辞辛劳的为民服务、不用操心的乐享生活,这一切恰恰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洛阳,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美丽了乡村,富裕了百姓,闯出了新路,走在了前列。
东方城乡报社长、总编辑胡晓滨:洛宁
县上戈镇庙洼村乡里中心和罗岭乡讲理村乡里中心各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庙洼村乡里中心问需于民,建设苹果网络营销中心,增加果农收入。讲理村乡里中心积极传承讲理文化,寓教于乐,群众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做好乡村治理这篇大文章。
陕西农村报社长贺小巍:经过多天的
采访,洛阳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是抓住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牛鼻子,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用在了里子上,不仅环境漂亮,关键是基础设施做得很到位,所以我们才能一路看到美丽的乡村。
乡村干部报总编辑翟慎良:非常开心
能够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60周年之际,参加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一路走来,通过参观采访,看到了中原大地上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特别是宜阳县通过小切口做好生态振兴大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农民日报记者张焕慈:乡村要振兴产
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这次来到洛阳参加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的采访活动,看到洛宁等县产业振兴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就业,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切切实实赚到钱,真真正正富裕起来。
重庆日报记者赵伟平:这几天采访下
来,洛阳乡村振兴工作,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体现了因地制宜,既有形、又有魂,比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乡里中心的建设,这些宝贵的经营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推广。
谈经验
记者: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重中之重,具体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成功经验?
洛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骁:洛
阳创新提出并推动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防止返贫底线,以“三清两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尤其是今年,我们通过持续探索实践,进一步细化为“4+2”重点工作,以“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奋力开创洛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洛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斌:去年
以来,洛宁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方便群众和促进发展为导向,以乡风乡韵乡愁为纽带,创新打造融合“便民服务、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风建设、基层党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里中心,推动乡村“共建、共富、共治、共享、共美”。
伊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常光磊:伊
川县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切入口,通过土地集中统一流转,采取运营前置理念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在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治理,积极探索丘陵旱作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具体做法是,以创新思维激活沉睡资源,以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以运营前置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市场机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循环农业拉长产业链条,以综合收益带动乡村发展。
宜阳县副县长李建芳:宜阳县坚持把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运营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坚持科学化规划,城乡同标准“一张图”;项目化实施,全县同步“一盘棋”;市场化运营,管理国有化“一本账”;智慧化管理,运维数字化“一张网”。
嵩县副县长史志峰:嵩县以富民为导
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出台33条硬措施,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出台扶持政策,让群众愿意养;创新养殖模式,让群众能够养;强化技术服务,让群众科学养;强化金融服务,让群众放心养;构建产业链条,让群众更赚钱。
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局长党义钊:栾川县立足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把民宿经济作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来抓,突出创新引领、高品质定位,坚持运营前置、一体化推进,聚焦业态融合、系统性布局,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支持,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