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增效绿色发展高效飞防害虫难逃图片新闻防病防虫科技助力组织有力村兴民宁图片新闻大型企业社区有效治理的实践路径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79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2

大型企业社区有效治理的实践路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赵瞳

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服务于研发、制造和生产过程,必然会在这些企业周边形成高密度的人口居住生活圈。这类社区的人口居住密度远高于其他社区,由此会带来更多的治理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因此,在宏观指导背景下,对于破解大型企业社区治理难题,减少居住者的生活困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进而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型企业社区管理单位的治理定位与转型

推动管理单位的去行政化。社区管理单位在传统意义上是非官方的、群众自治性的社会组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体现为是直接上级单位的“派出机构”。一些企业社区管理部门冠以“服务”二字,然而仍未跳出基层行政思维。虽然在社区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管理的强度和力度,但其过多承担了行政职能,弱化了服务功能。因此,对社区一线的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去行政化,回归贴近居民的服务角色。同时,从大型企业社区的角度来看,这些社区的管理单位不仅承担着普通社区传统的职能定位,还要肩负起服务企业的职责,因此企业社区更应该成为去行政化的典型,将主责主业定位于服务企业、服务员工住户。

探索“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社区管理单位在去行政化和专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不能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社区服务,要突出“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实现管理单位、生产企业、居民住户、社区组织的多元协同、多方联动。具体而言,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应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了解企业生产规律和员工流动动态,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对管理人数与管理力度进行科学研判,提升专业化分析水平,实现企业社区管理过程的精准有效,帮助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和员工招募。生产企业作为企业社区的定义者,有责任为居住社区的企业员工提供工作帮扶与指导,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居住社区的企业员工作为被服务的主体,要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遵守企业和社区规章制度,不做违规违法的不良行为,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身体力行。社区组织包括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等,这些构成了服务企业社区的参与元素。公益慈善类主要为社区提供恤病、助残、助医、环保等各类活动;生活服务类主要为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就业培训、家政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社区事务类主要为社区提供社区卫生、治安巡逻、安全管理、心理健康、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服务;文体活动类主要在社区开展书画、球类、棋牌、健身、乐器等活动。在为企业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每个单独元素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定位,更好地突出了多元共治、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

二、提升社区功能配套服务,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改善人才居住环境。企业社区最初作为周期性就业员工短时居留的场所,其主要诉求就是“可以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型人才、科研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的占比逐渐增多,这些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的关键基础。同时,随着众多进城务工人员渴望由村民变为市民,企业社区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居住场所,而是逐渐转变为他们期望长久居住的家园。因此,对企业社区的建设打造,不能用传统的员工宿舍的视角去审视,而是真正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长远角度,高质量打造综合型的居住环境,满足各类人群的长久居住诉求,最终为企业稳定人才资源。

提升社区人文关怀。大型企业社区超高的人口密度,本应该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但是,因企业员工工作时间不同、缺少休闲娱乐活动、没有沟通交流平台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居住员工生活枯燥乏味,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纾解,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或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对员工心理进行疏导过程中,所属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劳动报酬、工会关爱等方式纾解员工压力,安抚员工负面情绪,将不稳定因素消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企业社区要为员工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文关怀,如家庭帮扶、婚恋交友、子女上学等,为居住员工解决难题,逐渐让企业社区承载更多的普通社区的功能,最终形成邻里和谐、互助友爱的环境氛围。

三、加强党建引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扎实推进网格化党建管理。社区党建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网格化党建则是其中的“最后一百米”。在企业社区管理中,企业社区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需要以强有力的组织带动社区管理,须着重强化企业社区党的管理功能。因此,需要推动以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党小组服务大网格、党员服务小网格的模式开展党建管理,既拉近了党组织和企业社区居住员工的距离,又为员工提供了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治理的快速途径和反馈通道。这种深入基层的群众路线,明确了党员干部包区划片的责任,不仅没有增加社区治理的人力、物力成本,相反,依托网格化治理结构整合社区内生治理资源,推动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打通了城市基层服务“最后一百米”脱嵌的道路壁垒。

大力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党建。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打破传统宣传媒介,以数字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传播途径的党建新模式正在兴起。首先,利用大数据和相关信息技术,收集、跟踪、反馈社区员工意见建议,感知他们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高效解决其反映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谈心谈话、问卷调查和舆情调研,把握不同教育对象的特性特征,从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其次,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加强与社区企业员工的联系,搭建有效沟通的“双线”渠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寻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新方法新模式。再次,借助各种信息平台、移动监控、网格化等载体,强化对社区党组织的评价、考核和监督,以数字留痕的方式减少传统纸质浪费,促使评价、考核等更加规范、透明。最后,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影响力大等特点,是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主要宣传阵地,也更加符合年轻人接受新观点的方式,他们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深入了解党中央路线、方针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使社区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SKL-2023-540)阶段性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