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实习生宋沣益通讯员石少华)9月13日,在宝丰县赵庄镇白店村汇源窗帘厂的生产车间,机器发出嗡嗡低鸣,数十名工人正低头专注各自的工序,搬运工将一包包成品窗帘装上面包车,销售窗帘的村民驾驶着车辆驶向全国各地。
“我们现有200多个系列上千个窗帘产品,价格实惠、质量过硬,主要采取面包车走街串巷、高级私人定制、线上直播带货、开设实体店铺四种模式销售,客户订单不断。在9月初的呼和浩特秋季窗帘布艺新品展览会上,我们刚签订了一批合同,收到预付款54万元。”汇源窗帘厂负责人张明明说。
据了解,今年37岁的张明明200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纺织厂和印染厂打工。2015年年初,他带着所学技术返乡创业,创办了赵庄镇第一家家庭作坊式窗帘加工厂。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他加工生产的窗帘色调、款式非常适合农村家庭,加之价值实惠,一直供不应求。但随着订单不断增多,到2019年,张明明的家庭式作坊产能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了解到张明明的困难后,赵庄镇党委、镇政府和白店村党支部主动与其交流对接,白店村将村里停产多年的木材加工厂的1400多平方米厂房进行改造,以土地和厂房入股,成立了宝丰县国铭纺织品有限公司。
为把从无到有的窗帘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年底,赵庄镇党委、镇政府和白店村党支部牵头,同张明明一起带领30多名村民到浙江进行了为期40天的帘头激光制图、高温定型等先进技术的学习,同时购回新型智能化设备,为窗帘产品向中高档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白店村乃至附近村的窗帘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1家发展到目前的13家,仅白店村就有9家。
“鼎盛时期,全镇有一两千辆面包车外出从事窗帘销售,每辆车每次可装载100~140套窗帘。一辆辆面包车走省串市、走街串巷,将我们村生产的窗帘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白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彪自豪地说。
面包车销售主打的是价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主要销往农村,讲究薄利多销。但如何将窗帘产品提档升级,进军城市市场呢?
“得益于那次考察,窗帘厂转型很成功,目前我们村的中高端窗帘销售额已占到总销售额的近2/3。面包车销售团队现在不足800辆,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到城市新建小区开店销售,还有一部分网络直播销售和高端私人定制,创出了金叶丝、蝶歌等品牌。可以说,白店村民现在是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张占彪说。
今年48岁的村民李现红是汇源窗帘厂的一名熨烫工。“在村里上班,不耽误照顾家,每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李现红说话的同时手头依然忙个不停。
如今,白店村窗帘产业年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为周边200余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近4000元,带动涉窗帘农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同时还有数千人在外从事窗帘销售。
“镇里目前已为白店村协调、规划了15亩土地,准备建设窗帘布艺及配件产业集聚区,招引浙江柯桥的两个老板投资打造占地4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窗帘生产从裁布到质检几十道工序都由机器完成,实现自动化生产。届时,白店村窗帘布艺的产业规模将会更大。”谈到窗帘产业发展前景,张占彪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