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一亩秋枣创收4万富硒瓜果风味泡菜畅销海外图片新闻宝丰县白店村把窗帘做成2亿元大产业民权县住建局推行“保姆式”服务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困有所养温暖幸福生活于细微处见真知科技支撑挖潜力图片新闻村史馆成了科普博物馆“严”字当头保障企业满意用电高速车辆抛锚民警及时救助农垦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争创“五星”支部借用“三板斧”扎实推进“五经普”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强化检察监督质效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8

宝丰县白店村把窗帘做成2亿元大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实习生宋沣益通讯员石少华)9月13日,在宝丰县赵庄镇白店村汇源窗帘厂的生产车间,机器发出嗡嗡低鸣,数十名工人正低头专注各自的工序,搬运工将一包包成品窗帘装上面包车,销售窗帘的村民驾驶着车辆驶向全国各地。

“我们现有200多个系列上千个窗帘产品,价格实惠、质量过硬,主要采取面包车走街串巷、高级私人定制、线上直播带货、开设实体店铺四种模式销售,客户订单不断。在9月初的呼和浩特秋季窗帘布艺新品展览会上,我们刚签订了一批合同,收到预付款54万元。”汇源窗帘厂负责人张明明说。

据了解,今年37岁的张明明200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纺织厂和印染厂打工。2015年年初,他带着所学技术返乡创业,创办了赵庄镇第一家家庭作坊式窗帘加工厂。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他加工生产的窗帘色调、款式非常适合农村家庭,加之价值实惠,一直供不应求。但随着订单不断增多,到2019年,张明明的家庭式作坊产能不足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了解到张明明的困难后,赵庄镇党委、镇政府和白店村党支部主动与其交流对接,白店村将村里停产多年的木材加工厂的1400多平方米厂房进行改造,以土地和厂房入股,成立了宝丰县国铭纺织品有限公司。

为把从无到有的窗帘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年底,赵庄镇党委、镇政府和白店村党支部牵头,同张明明一起带领30多名村民到浙江进行了为期40天的帘头激光制图、高温定型等先进技术的学习,同时购回新型智能化设备,为窗帘产品向中高档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白店村乃至附近村的窗帘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1家发展到目前的13家,仅白店村就有9家。

“鼎盛时期,全镇有一两千辆面包车外出从事窗帘销售,每辆车每次可装载100~140套窗帘。一辆辆面包车走省串市、走街串巷,将我们村生产的窗帘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白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彪自豪地说。

面包车销售主打的是价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主要销往农村,讲究薄利多销。但如何将窗帘产品提档升级,进军城市市场呢?

“得益于那次考察,窗帘厂转型很成功,目前我们村的中高端窗帘销售额已占到总销售额的近2/3。面包车销售团队现在不足800辆,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到城市新建小区开店销售,还有一部分网络直播销售和高端私人定制,创出了金叶丝、蝶歌等品牌。可以说,白店村民现在是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张占彪说。

今年48岁的村民李现红是汇源窗帘厂的一名熨烫工。“在村里上班,不耽误照顾家,每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李现红说话的同时手头依然忙个不停。

如今,白店村窗帘产业年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为周边200余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近4000元,带动涉窗帘农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同时还有数千人在外从事窗帘销售。

“镇里目前已为白店村协调、规划了15亩土地,准备建设窗帘布艺及配件产业集聚区,招引浙江柯桥的两个老板投资打造占地4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窗帘生产从裁布到质检几十道工序都由机器完成,实现自动化生产。届时,白店村窗帘布艺的产业规模将会更大。”谈到窗帘产业发展前景,张占彪信心十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