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连续6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近年来,全省的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即日起,本报推出“我要当粮王”系列报道,聚焦全省各地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的好技术、好产品、好模式,展现种粮大户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助力乡村振兴的背后故事。
□本报记者吴向辉
发源于开封的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流经太康县毛庄镇,有条西南而来的兰河与其相汇后向东奔腾而去。两河交汇,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灌溉资源,更留下了万亩良田。
“俺们这附近有五个行政村,耕地有1万多亩,旱能浇涝能排,可是块风水宝地。”10月21日,太康县海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立凸站在刚耙完的地头说,“已经安排好人了,三五天就能把麦耩完。”
刘立凸在当地流转了580亩土地,除了80亩的蔬菜大棚和50亩的杭白菊,其余种的都是粮食,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
“合作社成立6年了,前两年像无头苍蝇一样蛮干,没少走弯路。”说到起步时的坎坷,刘立凸直甩手,“管理跟不上,产量低,一年下来算算账连土地流转金都裹不住。”
不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刘立凸对此深有体会,干农业要与时俱进,要把国家政策吃透,还要不断学习农业种植技术。“这是大浪淘沙,你的思想、技术跟不上就要被淘汰。”
这几年,刘立凸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训等,不仅学到了农业技术,也换了脑筋。“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不能盲目地求大求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两年植保飞防都是请的专业服务队,我不投资买机械设备,也不用去联系农药商,交给他们按面积给钱就行了。除草、收获也都包了出去,既省心还效果好!”
刘立凸今年种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保守估计平均单产超过1600斤,比散户要高出200多斤。”
为啥大户比小户作物产量要高?“‘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话早过时了。与小农户比,我们大户种地比他们更用心,不仅舍得投资,而且管理技术更先进、更到位。我们把种地当营生,投入又这么大,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是巨大的损失,不精心可不中!”
通过几年潜心的经营,刘立凸的合作社驶上了快车道,现在正在申报省级示范社。“不谦虚地说,如今俺们的合作社已经到了不再考虑赚多少利润的阶段,现在就是想着咋让更多的农民都富起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刘立凸对土地和父老乡亲有着一种情怀。
“我们这里有1万多亩土地,根据国家政策,很适合特色农业发展。”怎样发展特色农业?刘立凸的想法是:通过农产品规模化、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品牌化,走出一条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当前,刘立凸正与外地客商合作,尝试在富硒小麦、杭白菊、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探索。“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把我们的农产品卖到全国甚至国外,让当地的老百姓都富起来。”刘立凸说,他想成为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头雁”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