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村级干部根基打好乡村振兴硬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实践路径探究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浅论新闻的及时性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1-07

筑牢村级干部根基打好乡村振兴硬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桂云张书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兴则党兴,党员强则党强。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方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打好乡村振兴硬仗,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

练就学习本领,强化学思践悟,锤炼政治品格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各方面知识,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辉煌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村“两委”干部站在服务人民的第一线,面对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工程,就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重点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用思想的自觉指导实践的自觉。二是掌握党中央制定政策的初衷,了解、分析本村现实状况与上级政策、要求的差距。

学习党的惠民政策。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三农”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国家及省、市都有相关政策,要认真学习领悟、熟悉掌握、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同时,针对惠民补贴、看病就医、社会救助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要大会讲、小会讲、入户讲,促使各项惠民政策真正普惠于民、服务于民。

牢记学习和思考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坚持做到在学习中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业务政策与本村实际相结合,从学习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等方面创造出具有本村特点的业绩。

练就调研本领,透析村情民意,绘就发展蓝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尽管村级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绝不能忽视调查了解、思考分析。要练好脚力、眼力,做好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了解户情、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哪户有突发事件,哪家有过不去的坎,哪些群众有矛盾,都要及时掌握、及时了解、及时化解。同时,要带着“找茬”的放大镜和“聚焦”的显微镜,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听基础建设、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医疗教育等民生关切的真话、实话和心里话,找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重点领域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抓住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真需求、真问题,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凝心聚力办实事,多措并举解难题。

了解村情、抓好规划,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依托本村优势资源,精准选择主导产业、致富带头人以及发展举措,构筑起“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引导和带领村民把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围绕乡村布局,强化基础建设,整合村庄资源,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用前瞻性的眼光优化推进村庄建设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群策群力、合力而为,为乡村发展聚集智慧。群贤至而百业兴,同心筑则新局开。在这个方面,要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一是乡贤能人的力量,二是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派驻单位的力量,三是本村群众的力量。

练就实干本领,增强使命意识,创造辉煌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坚持从小事小节上约束自己,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基层要稳定,村干部就要有实干精神,切实带领群众走增收致富的路子。

村务管理要公开。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做到淡泊名利。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上,要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如实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政策落实要公平。基层是“熟人社会”,作为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要丢开宗族观念,不能搞厚此薄彼、亲疏有别,要让真正需要扶持的群众得到扶持、需要帮助的群众得到帮助。

产业发展有思路。在借鉴其他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地域实际,大胆谋划,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给群众指出“路子”、带群众创出价值,切实让群众增收。

练就服务本领,展现为民情怀,彰显美好形象

1934年,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提到:“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人民的利益是现实的、具体的,需要时刻关心和解决。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解决人民群众一个个实际问题的工作实践。

说话要“得劲”。村级干部担负着“穿针引线”的职责,在日常中既要“接天线”,更要带着深厚感情“接地气”地开展工作,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想什么、要什么,与群众心贴心,力戒只要为群众办一点点事就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思想和行为。

办事要“严切”。“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新形势,许多问题都是新生事物,村干部要思维开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上级政策和本村实际方面找好结合点、找到突破口。在研究村庄规划、发展集体产业、改善人居环境、谋划包装项目等方面要考虑周全、措施得力,把富民政策逐项落实好,既不留“死角”,又不留“后遗症”。

处事要“公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处理村里的啥事情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在享有获得感的同时,也有满满的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蓝图,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级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行动者,要做到眼勤、嘴勤、耳勤、腿勤、手勤,多了解群众疾苦,多宣传党的政策,用实干和担当耕好乡村振兴这块责任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