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党肩负着更为重大的历史责任,需要经受更为严峻的时代考验,这就对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要客观分析并清醒认识到党员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更要明确加强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0年以来,汝州市严格落实河南省委组织部、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关于“百万党员进党校”活动的有关部署和精神,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人结合近年来从事党务工作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存在的问题
党员教育手段单一,培训方式简单化。
一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大多仍以集中培训为主,系统培训的不多,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个别基层党组织往往习惯于照搬上级下达的培训教育通知,一级照一级“画葫芦”,不管通知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培训教育工作缺乏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使党员感到乏味,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大多还是线下培训,培训的效率和覆盖面不高。以汝州为例,全市现有党员42761名,市委党校每次培训最多能承载400名学员,每年培训五期最多也就2000人,覆盖面太小,单靠市级培训难以有效完成党员培训目标。
课程设置没有吸引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是从课程设置来看,有些课程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特色内容,也未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同时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和交流,实践操作环节、实地参观考察也不多,使党员缺乏兴趣。二是从学员情况来看,乡镇农村党员中,部分党员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学习、接受新知识动力不够。街道社区党员中,部分改制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党员,他们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对社区党组织心怀顾虑,不敢融入;部分居住地在社区但户籍地不在社区的党员,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从而也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
培训对象难以组织,培训效果不尽理想。
目前,农村能够参加培训的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年党员和妇女党员,他们基本上都肩负着照顾下一代的重任,很难有连续几天集中培训的时间,同时培训期间的交通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农村中青年党员大多是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他们中的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外出流动的农村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过节返乡,也是来去匆匆,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下一步的意见建议
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教育紧迫性。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树立全党一盘棋的思想,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把好“四个关口”,真正把此项工作管起来。一是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完善上级带下级、层层建立理论培训、实验示范和推广运用的培训制度。二是各级培训要作长远规划,完善督促检查制度。三是以建立各级党员教育培训责任制为核心,完善培训效果考评制度。四是要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完善信息通报制度。
创新培训方式,激发教育时代性。
一是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二是注重运用现代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用于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特别是党员电教手段日趋成熟,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优化培训课程,增强教育针对性。
注重创新灵活多样的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需要什么就重点学习什么,同时,要善于立足从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发掘鲜活的理论教育素材,既要选聘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授课,又要着眼本土人才环境选聘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先进模范、优秀实用人才担任党员教育培训的专兼职教师,让学习教育接地气。要重视党员的个性化需求,锤炼理想信念,力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在强化岗位业务素质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因人施训、因岗施教”,确保实现能力素质有效提升,力求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汝州市委组织部鲁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