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保卫战依法方能共治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加强麦田管理 谨防小麦冬季冻害一条旅游路 带富两省人图片新闻我省3家单位入选全国“美丽工坊”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3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05

卫河保卫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孙小珂付海波李杨

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和《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新乡市卫河保护条例》《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焦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卫河(大沙河)协同保护的决定》。

《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河南省在豫北五市协同立法的首次探索和尝试。

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众多河流东向入海,也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家绝唱。

作为母亲河的长江、黄河自然如雷贯耳,黑龙江、珠江也是尽人皆知,松花江、淮河等更是数度被文化渲染,故事入脑入心。

河南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卫河被协同立法呢?

保卫卫河

让鹤壁无限止损

2182平方公里的鹤壁市,下辖两县三区,地域面积96%属于海河流域,境内有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三条主要河流,三河在浚县淇门交汇。

交汇之后,卫河“名正言顺”。

发源于山西省的卫河全长394公里,河南境内总长286.5公里。

卫河在鹤壁市浚县新镇镇淇门入境,到浚县屯子镇老关嘴出境,在鹤壁境内全长不过71公里。

然而,这并不算长的71公里河道,偏偏是卫河的“咽喉要道”,遭遇洪水时,吞不下、吐不出,让鹤壁人又恨又爱。

卫河浚县段曾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运河开凿的先决条件就是地势平缓,作为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浚县自己符合这个条件;地势平缓加上人工开凿的种种限制,让卫河在平常年景“利民”,汛情一到却祸害两岸。

每年夏季,落差巨大的太行山洪水滚滚进入卫河,进入鹤壁境内后因地势平缓而减速,沙漏状的卫河“细腰”恰恰位于鹤壁,洪水无法畅其流,于是,洪水演变成洪灾,鹤壁首当其冲。

卫河在鹤壁源短流急,宣泄不及,只能滞洪。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减少水害,卫河两岸设置了良相坡、柳围坡、长虹渠、共产主义渠以西行洪区、白寺坡、小滩坡、任固坡、崔家桥、广润坡9处蓄滞洪区。

这些滞洪区覆盖了百万亩良田、五十万居民和众多的村舍。

新中国成立以来,卫河发生较大洪水11次,2021年“7·21”洪水,鹤壁市涉及6个蓄滞洪区全部启用,浚县、淇县的13个乡镇(街道)241个行政村及原浚县农场32万余人,46万余亩耕地一片汪洋。

2021年“7·21”洪水,所有蓄滞洪区全部启用,造成鹤壁直接经济损失356.3亿元。

卫河安澜是鹤壁人民最迫切的期待。

2021年12月17日,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携手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晋城市、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三省七市卫河流域城市人大协作助力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首次联席会议,共同签署《卫河流域城市人大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拉开了卫河保卫战的序幕,成为协同立法开篇之作,进而守护群众、守护卫河、守护家园的行动越发具体。

灾后重建

蝶变跃升新村起

浚县县城城北14公里便是王庄镇牛李庄村,属于小滩坡蓄滞洪区,离圈里村分洪口仅有1.5公里。

“危房重建、道路重修、树木重栽,被‘7·21’洪水损毁的一切都焕然一新了。”经历了2年灾后重建的牛李庄村已经今非昔比,牛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存明聊起村庄发展两眼放光。

“全村人口1464人,户均月收入5000元。”何存明说,村内现有种植合作社、常德粮食收购部、尚升服装加工厂、四十亩水果种植区,还规划打造1000亩小麦育种基地、300亩产业园区和特色水产养殖区。

“尽管遭灾了,可农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卫河。”何存明道出了缘由,浚县的村庄、农田自隋唐起便是依卫河而建。

村因河而建,更因河而兴。

春去夏来,灾区晚播的夏粮能否丰收?

2021年汛情后,鹤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助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并将之列为人代会票决产生的第一项民生实事项目。

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害,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鹤壁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全市夏粮总产量70.07万吨,较上年增长0.95%,圆满实现灾后夏粮稳产丰收。

“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俺们,有了好收成。”牛李庄村的脱贫户张桂莲拿着刚蒸好的馒头要让记者尝尝,“俺村的土地肥着呢,你尝尝俺的馒头很好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镌刻岁月的历史书简,在华北平原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悠悠卫河水蜿蜒近400公里,串联起河流沿岸一座座城市,哺育了两岸芸芸众生。

洪水过后,张桂莲家的每个门上还存有胶布粘贴的痕迹。“为了少受点损失,洪水来临时村民都拿胶布把门缝粘起来,想着总要起点作用。”张桂莲笑着说,“撤离也是无奈,但保命最重要。”

卫河立法是为止损,止损之后则为兴利。

如今的牛李庄村一排排整齐美丽的院落,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个个乡村产业正在崛起,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处处焕发生机。

立法破冰

推进卫河保护迭代升级

卫河立法破冰起航。

“共渠西蓄滞洪区作为启用概率最高的蓄滞洪区,建议将共渠西刘庄分洪口门改为闸堰结合的分洪方式……”今年7月,在帮助提升鹤壁市水利防洪能力情况汇报中,详细阐述了卫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升级改造内容。

为推动卫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鹤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卫河流域保护立法,高规格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立法领导小组和起草专班,强力推进协同立法工作。

事关几十万群众切身利益。2022年1月,省人代会期间,鹤壁代表团就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向大会提出了立法议案,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23年年初,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和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协同豫北其他三市就卫河立法达成共识;3月下旬,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协助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协调层面第一次联席会议;4月中旬,鹤壁市人大常委会赴恩施、湘西州对酉水河协同立法进行考察学习,并形成高质量的考察报告。

今年5月,鹤壁市人大常委会牵头举办了协同立法第二次联席会议;7月初,在省人大常委会加开卫河流域协同立法专题会议之后,豫北五市以“条例+决定”形式开展协同立法。

开门立法,聚沙成塔。

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全文共六章四十五条,在结构布局、制度设计、条文安排等方面,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从纵向看,《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等“4条例1决定”立足实际“量体裁衣”,注重协同立、共同治、小切口、有特色,强化辖区的蓄滞洪区汛前管理,将大运河文化保护有机融入法规,规定卫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相结合,深入挖掘利用卫河流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丰富了水文化传承的内容。

从横向看,“4条例1决定”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4条例1决定”内容聚焦跨区域协作、水生态保护和水灾害防治。通过规划衔接、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广泛建立区域协同制度,实现跨区域协作。水生态保护方面,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排污管理、污水管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等作出具体可操作规定。水灾害防治方面,强化防洪规划、河道保护、防洪工程建管、联动清淤、汛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4条例1决定’的制定必将推动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打破行政区域概念,不论上下游,不讲左右岸,以卫河流域协同立法为契机,为我省协同立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为我市法治治河再添佳绩。”鹤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全新表示。

如今的卫河河段,各项工程有序运用,发挥了显著的防汛减灾效益,今年“7·5”暴雨洪水中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脉永续

运河流淌兴千年文化

卫河不仅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卫河人民弘扬卫河文化、建设美丽家乡的期待和梦想。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与大运河结缘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卫河(永济渠)浚县段被誉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多样的一段。

2014年6月,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之一,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冬季的浚县古城静谧安宁,踩在古城的石板路上,看牌坊林立的西大街,古风浓郁的世袭翰林府、古县衙、文治阁等建筑,触摸运河沿岸的人文脉络,一窥昔日繁盛与今朝风韵,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随着运河水质逐渐改善,运河边就更热闹了,运河文化也‘活’了。”漫步浚县古城游玩的市民说。

近年来,借势运河文化,鹤壁市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重点推进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辛村考古遗址公园等景区建设,浚县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智游·鹤壁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等相继建成投用。

浚县着力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发展文旅新业态,围绕社火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等,高品质打造民宿、酒店等,组织非遗文化传承人上街展示非遗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片区。加强文旅与农业、工业、康养等产业的融合,推出运河古城体验游、两山朝圣游、非遗研学游、红色主题游、乡村康养游等10余条旅游线路,年度直接拉动消费3600余万元,间接拉动消费约2.6亿元。

山水江河,既要一心一意谋保护,也要齐心协力促进保护和发展协同。

卫河是豫北五市发展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从长远利益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协同立法将依法助力卫河保护实现从“五治”到“合治”、从“分治”到“共治”的跃升,推动卫河保护治理达到最佳效果。

在鹤壁,《鹤壁市卫河保护条例》是全面改善和保护卫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切实提升防治水灾害能力,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体现了鹤壁市人大常委会要将保护卫河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