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深耕沃野绘蓝图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39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13

深耕沃野绘蓝图

--鹤壁市淇滨区和美乡村建设巡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李萌萌通讯员黄伟

和美乡村在鹤壁市淇滨区是什么样子?走进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诗经》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绝美风光在眼前呈现:蜿蜒流过的淇河、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古朴雅致的农家小院……勾画出的美景令人沉醉。

近年来,淇滨区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和交通四通八达的“三位一体”区位优势,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田园采摘、艺术研学、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强化“人钱督”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全域综合治理,打造“东优、中强、西美”三足鼎立发展新格局,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1个、“五美庭院”1200余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建设和美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火’起来。”淇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董长江说。

激活机制希望田野织锦绣

“岗坡村量体裁衣绘制村庄发展规划图,闯出了一条利用涧水坡地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的新路径,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零收入发展到2021年的百万元。”11月30日,钜桥镇负责人指着眼前的“乡村新图”如数家珍。徽派农房、火锅山庄、假山飞瀑、星空露营……以岗坡村为中心的龙岗乡村振兴示范带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列入全国22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只有好的乡村环境,乡村旅游才能长远。

走进钜桥镇岗坡村,各家各户门前都有两个垃圾桶,蓝色的上面标注着干垃圾,绿色的则写着湿垃圾。岗坡村投资29万元和一家公司达成了协议,分类处理垃圾。目前村里的干垃圾打包后运至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处理,而湿垃圾则由运营公司打包统一收集,处理完之后就成了化肥再返给村里。

这一湿一干,曾经是个难事。

今年以来,淇滨区根据《淇滨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淇滨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2乡2镇6个街道91个行政村(社区),城中村对标城市社区,提升整治标准;近郊村,立足城乡融合,重点推进基础环境治理;西部山区村,立足优势,多层次、多维度整治提升,打造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形成了沿淇河休闲旅游和龙岗生态农业等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乡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布全局重在聚焦,抓关键实现嬗变。

淇滨区坚持“1+N”聚合机制,“1”即坚持党建引领“生态宜居星”创建,“N”即整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PPP项目示范村、乡村绿化、四化供水、交通提标等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实行“1182”工作机制,即召开“1”次会议,签订“1”个协议,明确“8”项责任,制定“2”项保障措施,最终实现降成本、提质量,人人动手、户户行动的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新气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责任同心共筑新家园

一村一落皆成景,人居环境蝶变绽新颜。

九门相照的石头房,移步换景的古街巷,房前屋后花草缤纷,清风拂面流水潺潺,美食飘香、工艺品琳琅满目,走进桑园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新风貌扑面而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变得实实在在。

这是淇滨区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强化“人钱督”保障的一个缩影。

强化“人”的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淇滨区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专班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集中办公。发动党员干部职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联系单位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支持整治工作。全面实施清单制、积分制,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钱”的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充分结合投资约2250万元的9个美丽乡村建设、投资约1.7亿元的18个乡村振兴PPP项目村建设、投资约1200万元的5个村6个园区数字乡村建设,既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基建短板,又壮大了农村产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采取“区财政投资一部分、镇(街道)村(社区)筹措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的筹资模式,今年以来,通过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9612.96万元,增加乡镇(街道)村(社区)投入。

强化“督”的保障,严格督导考评。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季观摩制度,适时采取乡镇(街道)推磨互查、集中督查、问题整改“回头看”的方式,对整治成效明显的乡镇(街道)、村进行通报表扬,区财政拿出11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进行奖补;对进展较慢、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对组织不力、脏乱差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乡村建设满目新景,淇滨区在风貌上留住神、在环境上留住人、在发展上留住根,高质量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数字赋能腾“云”驾“物”迎面来

“数字化改革应用到农业领域,不仅教会农户‘怎么种’,还教会他们‘种什么’,‘云’上农业变得更智农。”淇滨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卫强说,淇滨区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一场“数字化”乡村变革正在淇滨大地进行。

今年,淇滨区在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完成情况终期评估中,荣获全国综合排名第七名(中部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淇滨区被评为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小型气象站、红外高清摄像头、太阳能杀虫灯、雨量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风速风向传感器、光照辐射传感器……岗坡村蒋冬芹的脱毒红薯大棚内,一台台数字化设备有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数字农业宝盒。

淇滨区坚持以建设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为“旗”,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应用力度,全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

率先开展“一村N园”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抢占数字化乡村建设新高地。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家庭宽带升级。逐步将城市便民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2022年,建成淇滨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区、乡两级数字乡村运营服务中心及20个数字乡村标准版、50个数字乡村基础版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淇滨经验,为全国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样板和实践经验。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是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有序的乡村,是产业发展多元化、农民生活有奔头的乡村,是精神文明焕发新气象的乡村,也是蕴藏勃勃生机、无限希望的乡村。如今,在淇滨大地上,全区上下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在创造幸福生活上出实绩、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鹤壁市和美乡村建设贡献淇滨力量。

◀淇滨区钜桥镇数字乡村运营中心徐泽俊摄

淇滨区桑园小镇 叶蔚摄

白龙庙夜景 魏黎欣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