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徐松杨卫杰)“我在浙江义乌学会了制作绢花的手艺,也就是用布艺、塑料、丝线等材料制作假花,2021年回乡办厂,现在已有4个加工点,带动1000多人就业,假花出口赚回了真金白银。”1月4日,郸城县汲水镇高王庄村的巧媳妇王知正忙乎着为加工点选配原材料,让群众带回家加工,然后再回收、包装,运往义乌报关出口,订单生产,供不应求,增加群众收入150多万元。
据王知介绍,20年前,她和堂兄等人到浙江义乌淘金,慢慢学到了绢花制作技术,成为技术员、销售骨干。随着江南沿海产业转移,王知了解到老家郸城优越的营商环境,决定返乡办厂。
记者了解到,王知投入6间门面房堆放原料,又租赁了村里的扶贫车间作为总包装车间,依然是货堆如山。从周边乡镇赶来领原料、交还成品、领加工费的群众络绎不绝。
“很简单,就这样拿着花粘上胶、插在花枝上就成了。”张红梅是王知的对门邻居,她把自家的一间门房腾出来加工插花头,插一束1毛钱,一天能收入50多元,足不出户当工人、拿工资。据悉,年轻的熟练工每天能收入80多元,哪怕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每天也能收入30多块钱。
在高王庄村东头的扶贫车间,来自殷庄村的殷卫星和妻子陈兴群正忙着验货包装。这两口子踏实能干,被吸纳为正式包装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不耽误种地。
为了便于鹿邑、郸城两县10多个乡镇1000多名加工户领材料,王知在虎岗乡、南丰镇、丁村乡、汲水镇孟庄村又设立了4个原料领取和加工点,辐射服务范围更广。
近年来,汲水镇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持续出台激励措施,优化服务方式,一大批在外乡贤通过项目回归、人才回乡等方式衔泥归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