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俊凯李想)“去年种的七八亩红薯都卖给老霍家了。以前还要先拉回家等人来收,现在从地里直接就送到加工作坊了,方便得很。”1月5日,鲁山县仓头乡清古寺村村民郭温莲说。
郭温莲说的老霍,是清古寺村做手工红薯粉条的霍武昌。当下正值红薯粉条加工上市的最佳时节,走进霍武昌的加工作坊,工人们正忙着勾芡、和面、拧团……一排排粉条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
据了解,霍武昌家经营红薯粉条已有多年,现在不仅加工粉条,还利用当地的富硒土壤种植红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50余户群众种植红薯,每亩地能产4000多斤红薯,可加工成淀粉700斤左右,这些淀粉能加工出粉条600多斤。按当前每斤粉条市场零售价15元计算,每亩红薯收入9000元左右。
为深入推进“产业兴旺星”创建工作,清古寺村打破延续多年的原始散装售卖局面,对红薯粉条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不仅保证了粉条新鲜、优质,还增加了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