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进行淡水产品耐盐化和海产品淡化的养殖探索,走出了一条“不与粮争地”的盐碱地水产养殖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探索形成了系列化盐碱水质改良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盐碱水质类型养殖的鱼、虾、蟹等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研发出了“以菌抑碱、以藻降盐”盐碱地盐碱咸水水质调控技术和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
目前,我省开封、商丘、新乡、濮阳等土地盐碱化较高的地方,海产品淡化养殖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养殖的海产品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青蟹、黑鲷、美国红鱼等,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让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为拓宽养殖空间,我省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50%以上,亩均增效1000~2000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我省有6个省辖市、19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及以上示范基地达43个,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4.22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覆盖带动脱贫农(渔)民10万余人。
延伸渔业产业链
走进南召县南都湖农业开发公司的加工车间,刚刚捕捞的鲜活花鲢被宰杀、去杂、去鳞、分割、清洗后,进入自动生产线,再经过设备的过滤、打浆、定型、速冻等工序,制成了鱼丸、鱼糕、鱼饼等产品。
该公司依托南都湖有机鱼资源,将生鲜鱼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了十几种产品,并获得国家及欧盟有机认证标识。
作为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利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更新加工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效能。“目前,南都湖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该公司总经理刘伟说,未来,还要进一步叫响品牌,不断展伸产业链条,拓展水产品研发、加工、销售,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不断拓展和提升渔业全产业链,不仅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还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渔旅融合、文渔融合,垂钓娱乐、观光渔业、渔业科普等多元化休闲渔业模式。
镇平县向寨村年产观赏鱼5亿尾,网上销售额突破4.2亿元,不仅带动许多村民从事观赏鱼养殖,还催生了一大批电商从业者,锦鲤电商销售量占全省50%以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渔业发“鱼财”。据统计,2023年我省有渔业人口43.1万人,从业人员达33.8万人,渔民人均年纯收入194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