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低温雨雪天气 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从“卢氏样板”到“幸福家园”西峡县 特色工业助县强 (下)太行“粉匠”挣钱有方我是你的脑你是我的手分红会上笑开颜漯河 “五星”璀璨绘新景 乡村振兴活力足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7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30

从“卢氏样板”到“幸福家园”

--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刘景华通讯员张海军杨威午

史无先例、影响深远。“十三五”时期,全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卢氏县,累计投入20.3亿元,建成64个安置点,于2018年年底前、提前一年,完成了9214户、3396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占全省任务的八分之一,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创造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卢氏样板”!

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说:“要通过持续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从深山老林、白云深处走出的数万群众,住进幸福家园,奔向致富之路,过上美好生活。”

2023年11月30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暨厅际联席会在卢氏县召开,与会人员观摩、学习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就业创业、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临近年关,冬寒凛冽。日前,记者赶赴卢氏县,探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生活。

鼓起钱袋子 增强获得感

鸡鸭鱼肉、花灯春联、服装鞋帽、水果糕点……年货琳琅满目,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热气腾腾的场景。在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卢氏县兴贤里,首届年货嗨购节正在举办。

兴贤里社区占地500余亩,安置来自全县除城关镇之外的18个乡镇11227人,下辖3个居委会,有住宅楼83栋。社区设施齐全,街道宽阔平坦,绿化美化到位,环境舒适宜人。

社区居民马建斌买了沉甸甸的两大包东西。“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先买点吃着,过年时再多买些。”马建斌边走边说,“从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里搬到这儿生活五年了,变化太大了,生活真是好。”马建斌原先住在官坡镇沙沟村马家沟,距县城80多公里。搬到县城后,他开了一家羊肉馆,收入增加了,两个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卢氏县切实保障搬迁群众迁出地原有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业补贴、生态补偿等权益,同时想方设法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林果、蜂、旅游等五个产业链,卢氏县先后在安置点建成产业基地71个,采取劳务增收、订单农业、合作经营、“产权+劳务”等模式,带动2583户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为多方面增加群众收入,卢氏县还实施“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以工代赈新模式。2023年实施以工代赈基建类项目32个,向项目所在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517万元,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卢氏县还利用山大坡广、土地辽阔的自然优势,建成光伏电站8个,保障402户1122名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复垦券交易为搬迁群众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搬迁群众人均年增收367元。

多管齐下做强产业的同时,卢氏县重点做实“三个优化”,实现易地搬迁群众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即优化服务,通过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精准就业培训,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服务。2023年全县搬迁安置点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17645人全部就业;针对搬迁群众开展电子商务师、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617人次。优化载体,引进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龙头企业52家,带动3500余户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合理开发安置就业联络员、保安员等公益性岗位3039个。优化模式,落实创业补贴、开通脱贫户贷款绿色通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笔576万元,为225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2.5万元,扶持374人自主创业。

加快城镇化 增强幸福感

连续几天,暖阳相伴,气温回升。卢氏县杜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德社区广场上,群众有的健身、有的散步,几位妇女围在一起织着毛衣,她们高兴地说:“以前是多见石头少见人,上学、看病、赶集都不方便,现在住在镇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给城里一样。”

广场边上,建有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楼房,一楼是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配备有大屏幕电视机、按摩椅、饮水机、健身器材、棋牌和厨房餐桌,为170多位搬迁到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中晚两餐、休闲娱乐、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个人照顾、紧急援助等日间服务;二楼是就业培训中心,能坐百十余人的教室里,电脑、桌椅一应俱全,成为搬迁群众学习政策、培训技术,实现致富增收的“加油站”。

搬迁群众入住五年来,卢氏县结合城镇化建设,始终把配套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让搬迁群众享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卢氏县在城区专门开通公交专线2条、增设客车停靠点26个,连接城区、东明镇、文峪乡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方便搬迁群众出行和就业。卢氏县还在城区新建育贤中学、郑卢小学和兴贤里、河洛嘉园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3000个;对所有乡镇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实施改扩建,实现搬迁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投资10多亿元新建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在所有安置点建成社区卫生室、配备合格医生,确保搬迁群众病有所医。

为服务群众,卢氏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了文化服务站和文化广场,同时,组建各类服务组织167个,其中群团组织82个、社会组织68个、物业服务企业2个、警务室15个;在兴贤里社区设立金融服务机构1所,新建县级劳动就业平台和公共实训基地1处,满足搬迁群众需求。

借鉴云南昭通经验,卢氏县在兴贤里及全县4个大中型安置点创新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和事件处置手机小程序,对搬迁群众实行分级分类“红黄蓝”管理,提供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精准便捷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建强主心骨 增强安全感

这几天,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李海停每天楼上楼下跑个遍,主要是包裹水管防冻材料,保障小区自来水24小时通畅,同时提醒几十户用火炉取暖的老年人安全用火用电。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区的安居苑社区拥有17栋住宅楼,安置有来自全镇18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海停原任官道口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党支部书记,曾多次获得市、县表彰,他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搬迁群众满意地称他为“小区总理”。

卢氏县64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每个社区最为醒目的地方都有一条标语“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要让易地搬迁群众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建强党组织这个“主心骨”最为重要。卢氏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成为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卢氏县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规范若干意见》,健全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形成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依据党员人数分别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全县6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设立党支部19个、党小组86个,选举产生社区“两委”干部118人、监委会主任19人、监委会委员38人、居民组长156人,并把社区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扶上马,送一程”。卢氏县持续强化易地搬迁群众帮扶力量。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9人、工作队19个,同步完善了社区“两委”工作制度、村(居)监督制度、议事协商制度、村规民约和矛盾风险化解机制,切实保障了搬迁群众办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成法治文化大院、宪法主题公园、法治墙绘24处,开展送法进社区、移动法庭、法治讲座、现场调解等活动340余场次,形成了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在安置点组建社火队、合唱团、秧歌队等业余文艺团体35个,经常性组织文艺会演、电影戏曲进社区、读书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志智双扶并举,激发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

座座楼宇与绿水青山相映,幸福笑脸伴随奋斗身影。新家园里生活美,新征程上再出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