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李振阳通讯员向宣垣陈微
1月24日,走进光山县十里镇杨湾村“90后”青年刘保华家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架子上一排排整齐的手工油条挂面。这些手工油条挂面,丝丝分明,散发着面香。
“从我爷爷那辈儿开始,我家就开始做手工油条挂面了,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刘保华说。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刘保华,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创办了保华手工油条挂面工坊。
手工油条挂面工坊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早些年,村里还没修通水泥路,每到下雨天,运输挂面就成了难题;工坊里的工人也不多,大多是同村的叔叔阿姨,他们在不干农活的时间里来做工。
近年来,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村里的水泥路修通了,手工油条挂面的销量不断攀升,在工坊务工的工人也增加到了100多人。工坊生产的手工油条挂面,线上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线下通过批发零售销到各粮油超市。
刘保华介绍说,手工油条挂面的制作,从和面、开条到搓条、上条、晒面,先后要经历26道工序,其中需要5次醒面,这样做出来的手工油条挂面有韧性、口感好。
去年,在多方协同努力下,保华手工油条挂面工坊与光山县文产特派员项目“余粮乡创”达成深度合作,结合传统制面技术与包装、营销创新,打造了“新光山十宝”之一的“有盐在先”手工油条挂面。
刘保华说,下一步,他要努力让光山手工油条挂面,走出光山、走出河南、走向全国。